阅读历史 |

第 11 章 里应外合(1 / 2)

加入书签

第11章

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荀彧,在听到顾至这句“自我介绍”的时候,亦不由地懵了一下,瑞凤瞳错愕地张大,略有几分迷蒙地看着他。

不过是短暂的失神,可当荀彧恢复清明时,顾至已经自顾自地走开,用背影留下一句“失陪”。

荀彧由此确定,这位叫顾至的少年并不想与他交谈,哪怕同是颍川人士,他也不愿多说半句。

幼年时也好,成年后也罢,荀彧都不是勉强人的性子。见顾至无意深交,他亦收了恳谈的心思,折身回返。

杜袭已与部曲将军寒暄结束,见荀彧归来,示意他站在城墙后,以免大病初愈,又被寒风败了身子。

荀彧接受了长者的好意,站在城墙下避风。

像是不经意地,又像是习惯使然,他平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目光偶尔掠过在树下抱肘而立的顾至。

在曹氏部曲中不着痕迹地打探了片刻,杜袭走了过来。

“那一位姓顾的少年,他是什么人?”

不期然地,荀彧又想到了顾至“乃是囚徒”的那句话。

他没有将“囚徒”两个字说出口,只是模棱两可地回答:

“应是与曹将军相识之人。”

不确切的用语让杜袭下意识地皱眉。

“他不愿与文若交谈?”

以荀文若之能,若有心相交,鲜少有折戟的时候。

不久前,杜袭分明看到荀彧与那少年面对面地站着,说上了话。现在荀彧却无法确定那名少年的身份,这只有一个可能——那名少年警惕心极重,不愿与荀彧深谈。

见荀彧徐徐颔首,杜袭松开眉梢:“也罢,等闲之辈,无需挂怀。”

“……”平和安然的目光微凝,荀彧似乎并不认同。

杜袭没有关注子侄被夜幕掩去的神色,探头看向远处,等待曹家主事人的到来。

等了片刻,未看见人影,杜袭隐去不悦之色,再次转向荀彧。

“你当真要见这个曹操?”

察觉到杜袭藏在平静之下的抵触,荀彧无声叹息:

“袁本初……好为虚势,不可与谋。听闻袁本初欲行废立之事,被曹将军断然回绝。想来,曹孟德……曹将军,与袁本初绝非同一路人。”

更何况。

他在心中暗道。

曹孟德从入仕起便不畏强权,棒责豪家,又在群雄征讨董卓的时候,不计得失地冲上前线,与西凉军死战。

在这浊世难清、四海鼎沸之际,若要想扶危持倾、平定天下,便需要选曹孟德这样有远见、敢担当的枭杰。

即使并未明言,杜袭也从短短的三言两语中品出了坚定。

他并不看好曹操,但没有再劝。

他明白,这位荀家的子侄极有主见,不会因为所谓的“前途”而动摇。

“明日,我将前往荆州,”杜袭如此说道,在忍耐了许久之后,终究还是没忍住,补了

悠一晃,缓缓倒向一侧。

[曹将军,贵公子将我踢成了内伤。]

熟悉的记忆张牙舞爪地涌入脑海。

曾经只是不可思议,甚至有几分鄙薄的阿猊,此刻小身板一震,立即移开目光。

稍微……有些……如芒在背。

脑补了被顾至按着头,当面团拍打的画面,阿猊瞬间藏到树后。

他没发现曹昂在中途缓下脚步,与不远处的顾至对视了一眼。

夜风鼓动衣袂,曹昂抬手,郑重行以一礼。

不远处,站在断垣下的荀彧再次将目光短暂地聚集在顾至的身上。

身侧的杜袭不耐地踱着步,见此,眉宇深皱。

“闹出这般大的动静,等了这般久,竟只叫了一个尚未及冠的小儿来?()”

??葶????????魎??咁邖???葶?歰?N???靟???

屧???隈?_?

?束顢???拏?屧??抗祝???

“???檖????摫?束????()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杜袭一惊,连连否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