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6章 与王同游(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这也未必就是武惠妃自己的想法,毕竟那时候她都还没出生呢,也无处去翻阅典籍寻找故事,必然还是一些宫廷内的老人讲起这些事情为其所闻。

「《长命女》还是不合进献于圣寿之日,大王若果欲献艺尽孝,倒是有一曲可以献上。曲名《婆罗门曲》,乃是凉州所进旧曲收于太常,之前多有翻新变调,配舞还仍未编成,所以还未进上。」

张岱想了想后便又对寿王说道,《婆罗门曲》便是《霓裳羽衣曲》的前身,因其异域声调太浓,加上没有经过系统性的编曲协律,往往只是杂进于诸乐舞之中,作为一种猎奇的享受,本身在太乐署中也不是很受重视。

张岱进入太常寺后,自然不愿再任由这舞曲继续埋没,而他自己也好奇真正的《霓裳羽衣曲》是什麽样子,于是便召集一批太常和内外教坊最顶级的音乐人才,尝试对这舞曲进行翻新。

虽然他所翻新的曲目未必就是历史上的《霓裳羽衣曲》,但在当下顶尖乐人的编造下想来也是大差不差。而且他这里一口气搞出了好几个版本,总有一版会比较符合。

这些乐曲成品本身都比较出色,但是最为核心的还是舞蹈,眼下还没有正式编成。既然寿王需要献艺祝寿,那麽索性便让其加入进来,一起编舞磨合并进行表演。

「阿母让我听表兄的安排,那我便改献这一首《婆罗门曲》。」

寿王听到张岱这麽说,当即便不假思索的点头说道。

张岱听到寿王的回答,便也不由得暗叹一声,寿王固然彬彬有礼丶少年老成,远没有一般贵族子弟那些坏毛病,但同时却又有些软弱,习惯性的去迎合旁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

堂堂一个皇子,居然被养成一种逆来顺受的性格,这究竟是好是坏,也实在不好评价。

不过寿王肯听安排,总归让张岱省心不少,他当即便着员将相关的舞乐人员给召集起来,先向寿王表演一下这舞乐,然后再想办法将寿王给融入其中。

一群人来到平日翻曲督课的舞台前,张岱便将那些乐人逐一安排上台,他突然发现人群后站着一个有些陌生的年轻人丶正乐呵呵的望着他,瞧着不想寻常伶人乐奴。

「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他不久前才监斩了王毛仲的儿子,将彼此仇怨又做深了一层,虽然眼下王毛仲不在京中,但也要提防别有用心的陌生人靠近,发现这年轻人有些古怪,当即便抬手一指询问道。

「禀张协律,这一位郎君并非院内乐官,乃是广平公宋开府门下贤孙宋郎,是由卑职引入进来。」

听到张岱发问,一名乐官连忙出列介绍道。

那年轻人见张岱注意到他后,便也连忙越众而出,先向寿王作拜,然后又起身对张岱作揖道:「在下宋卓,前任庐州合肥县丞,月前秩满归京,特好声乐,因常出入乐官院与诸乐官同游。

不意今日大王与张侍御巡院,仓促间不暇退避,唯混于人群随行至此。张侍御慧眼如炬,一眼辨出,失礼失礼,还请见谅。」

「原来是宋开府门下俊才,我能一眼辨出,倒也不是有什麽慧眼,而是宋郎人如其名丶卓然不群。」

张岱得知对方身份后,心里才松了一口气,同时对这个宋璟的孙子也颇为好奇,顺便递一句话给寿王:「大王觉得我所言对吗?」

寿王听到这话后连忙点头,看看这个宋卓又看看张岱,然后才开口道:「表兄所言诚是不虚,这位宋郎的确是深得宋开府的风范,如表兄一般都是卓然超凡的名臣之后!」

「多谢大王赐教嘉言,多谢张侍御夸奖。在下既非此院中人,自应知礼告退,不敢再作叨扰。」

宋卓又连忙欠身说道,讲到这里的时候,脸上也不免流露出几分遗憾之色。

「此间又非剧要之任,宋郎既已至此,那便相请不如偶遇,不妨留此同观曲艺。广平公雅尚声乐,宋郎必也深得家传,盼望你能加以斧正!」

张岱闻言后便笑语挽留道,他也想看一看这宋璟的孙子是个怎麽样的人,值不值得认识结交。

「既如此,那便却之不恭,腆颜留此了!某虽宦游淮南,但对张侍御才名事迹也多有耳闻。近来出入此间,常闻此中乐官对张侍御多有推崇,心甚景仰,愿与同游!」

宋卓听到这话后顿时面露喜色,又向张岱点头说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