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6章 与王同游(1 / 2)

加入书签

第467章 与王同游

在监决囚徒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张岱都还不免有些精神恍惚。那血腥的画面刺激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让他的心情许久都不能平复下来。

同时他也不免暗叹自己还是有点纸上谈兵丶叶公好龙,只是监决囚徒就给他带来这麽大的心理冲击,若是就这麽直接上了战场,怕是更加不好适应。

说什麽建功立业丶杀人如麻,如果不是天生秉性刻薄冷血,普通人总归还是需要一个逐步接受与适应的过程啊!

张岱也盘算着来年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最好还是争取做大将的判官书记随军历练一番,可不能自觉得读了几本兵书就自以为韬略精熟丶战无不胜,拿自己和他人的性命来开玩笑。

虽然精神欠佳,但张岱还是积极的处理讼事,也算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使得畿内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除了最初几天案事积压之外,之后倒也并没有一直如此忙碌,毕竟张岱的刚直之名还没有传遍坊间闾里,能够找到他来入讼的人和事往往也只是皇城里这些难能调解的矛盾。

随着这些积事被处理掉,新发生的摩擦和矛盾毕竟也有限,而且也不会全都来找张岱进行处理。毕竟三院御史人人都有推事权,张岱固然名噪一时,但也不能凭一己之力便盖过所有御史的风头。

等到这些积压的案事处理完毕之后,张岱也迎来了入职御史台后的第一次休沐。趁着这次休沐,张岱便邀请寿王出宫来一起聚上一聚。

早在年初时候,他便说过要帮寿王筹备一下千秋节向圣人贺寿事宜,不过各种人事忙碌一直过了几个月,他也都没能抽出时间来做这些事。

眼见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到圣人的诞辰了,而且武惠妃那里对此也挺上心,几次派人来作提醒。张岱也总不好一直拖延下去,还是该当有所表示。

他这里刚刚让人送信入宫,转过天来牛贵儿等内侍们便拱从寿王来到张家,张岱出门相迎,不无羞惭的欠身说道:「年初已与大王有约,之后屡屡相负,至今才得应约,还望大王见谅!」

寿王一如既往的少年老成,闻言后便连忙摇头道:「表兄言重了,前番约定不过只是一些文娱游戏,但表兄在朝却是匡正宪章丶忠勤国事,怎麽能因为娱戏妨碍公务呢?」

听到寿王的回答,张岱也不免感慨到底是皇子啊,几岁的年纪就已经能够娴熟掌握一定的对话技巧,而自己在寿王这个年纪的时候,最关心的还是什麽东西好吃丶什麽动画好看,哪里来的这麽多词儿!

张说今天仍然在家接待宾客,张岱也不想让寿王接触太复杂的人事关系,便没有将之邀入家中久坐,只是简单见了一面,然后便引着寿王一起往城北安兴坊中的乐官院去了。

「圣寿当日,大王是要督演曲艺,还是要亲自献艺?」

来到乐官院后,张岱便笑语问道。

对他而言,自然是前者更轻松一些,只要挑选一些技艺高明的太常音声人们排演一些翻新的歌舞曲目,然后再冠以寿王之名给编入圣寿表演的节目名单中去即可。

但后者就要难一些,因为要考虑寿王本身的才艺水平丶为其量身定做表演内容,还要考虑这表演内容合适不合适丶美观不美观,难度自是不小。

寿王听到这问题后,面露几分羞赧之色,旋即便开口说道:「阿母近日教我在宫中习演《长命女》,只是我还未技精,要不要演给表兄看一看?」

「《长命女》?」

张岱听到这话,眉头顿时一皱,一方面感受到他大姨那炽热的求进之心,另一方面则就有些哭笑不得。

《长命女》是一首教坊舞曲,由女子独舞并歌唱一些吉祥祝寿的曲辞,流入民间后则又作《薄命女》,常为勾栏女子自怨自怜的凄怨唱辞。

这一首舞曲本身并没有什麽特殊的地方,真正让其变得有些与众不同的是其表演者,即当今圣人。

武周天授年间,刚刚改元登基的女皇武则天志得意满,于洛阳明堂大飨群臣。当今圣人兄妹几人作为皇嗣子女纷纷于明堂登台献艺,时年才六岁的当今圣人便舞了一曲《长命女》。

武惠妃让自己的儿子学舞《长命女》,并打算在圣寿当日登台献艺,其用心如何显而易见,想要让这对父子产生跨越时空的奇妙呼应。可问题是,圣人对当年这一段故事是很怀念丶很享受吗?

好好的李唐天下突然改为武周,自己父亲皇帝做得好好的,突然降为了皇嗣,自己兄妹几人无一成年,全都要登台献艺以求宠眷。

或许当年圣人还不清楚这一切变化的具体含义,但在多年之后的如今再回首这一段前尘故事,想必不会有什麽追缅怀念到不能自拔的感受。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证明,那就是近年来教坊凡所进献的歌舞,完全不见《长命女》的踪迹。武惠妃选在圣寿之日安排儿子进献这一舞曲,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机灵丶很幽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