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1章 合口椒(1 / 2)

加入书签

第442章 合口椒

这是什麽群贤毕集的聚会啊!

张岱看着喜孜孜入前来见礼的吉温,心中不免暗叹一声。之前他还真没怎麽在意过他叔叔的朋友圈有谁,这一瞧居然还真有牛逼人物存在!

他没有太过关注这个吉温,稍作颔首回应以后便望向其他人,想要看看这里边还有什麽人才存在。剩下的人里倒是没有吉温这样的狠角色了,成分倒是都颇为复杂,既有公卿家的儿郎,也有市井中的好汉,都不是什麽一般人物。

张埱居然认识不少市井之徒,这倒有点出乎张岱的预料。

他这叔叔也算是家门中的异类,像他老子张均和二叔张垍,都是醉心于名利,所交往的也多是士流名人,而张埱则不然,这货能在号称公卿托儿所的弘文馆都毕不了业,可想而知在学业上是如何的一塌糊涂。

但张埱对此却一点都不焦虑,仍是我行我素丶处之泰然,这一份心理素质就不是普通人能比得上的。

不少人可能觉得摆烂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张埱家里有文学泰斗的父亲,有翰林名流的兄长,还有作为后起之秀的侄子,他能对自己的不学无术毫无惭愧,的确是有一点禀赋在身上的。

生而为人,总不可能一无是处。张埱虽然没有什麽羞耻之心,但也没有太强的门第身份观念,不同于总想在张岱面前摆一摆长辈架子的张垍,张埱却能跟侄子打成一片。而在外间,他也能跟不同阶层的人混在一起。

就拿今天他向张岱引见的这些朋友们来说,不只跨越阶层,甚至还兼有中外。这些人固然有攀附权贵的想法,但能把他们拢合在一起而不彼此嫌弃吵闹,也是一个本领。

「今日邸中相聚,亦是一缘。唯我新迁宪台丶职事繁重,不敢彻夜欢愉,凭酒一杯,以谢诸位来贺之情。」

张岱先举起酒杯向众人示意道,待杯中酒一饮而尽,他才又说道:「诸位出入市井丶尚义重诺,自然也明辨是非丶嫉恶如仇!今我身处宪台,有仗义直言之便,诸位若见有官员贪渎违法丶豪强欺凌老弱丶士民冤屈难申丶宗族侵暴**丶男女野合淫奔等等诸事,皆可来告于我,我自将事进奏于上丶以壮人间正气!」

这些人品流复杂,固然不可恃以搭建什麽情报讯息网络,但充当耳目之用也是足够了。

张岱身为御史,监察弹劾举报官方和民间各种丑恶现象乃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政绩所在。如果不能勇于弹劾人事,或者弹劾的力度不够,都会被人嘲笑无能。

唐代官场针对御史台官员还有一个以物喻人的趣闻,即拿花椒的不同生长阶段来比喻不同等级的御史。

花椒合口未熟时有毒,用来比喻监察里行,因为里行并非正员,为了转正就必须要不断的去弹劾攻击人事才能获得政绩,这一时期毒性最强最烈,便被称为合口椒。

监察里行转正成为监察御史的时候,毒性就会有所减弱,称为开口椒。

至于殿中侍御史,那便不是花椒了,而是萝卜或生姜,虽辣无毒。侍御史为脆梨,渐入佳味。若从御史台迁入南省为郎官,则就是甘子,久服无碍。

时间到了宋代,对于御史的政绩要求更高,甚至于御史上任百日而不弹劾便是失职,轻则罚俸缴纳辱台钱,重则直接罢官了事!

张岱眼下正处于一个合口椒的阶段,虽然他没有太大的业绩压力,限制他成为正员的主要还是资历年纪,但既然身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也就要有所表现。而社会上种种不平不法之事,便都是他的进攻目标!

众人闻听此言,也都轰然应诺。他们一个个倒也未必真的急公好义,但当下这个年纪正是好事之年,幻想着自己能给世界带来影响和改变,只可惜并没有相匹配的能力,张岱这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渠道,他们自然乐得投身进来。

张岱简单喝了几杯酒后便先起身离开,留张埱在堂招待他这些朋友们。回到自家院落后,张岱便让阿莹入前来侍墨,自己提笔列一下事纲。如今他公私事务都不少,若不时常总结梳理,有的事情自己都会忽略掉。

关东的各项事宜,他都有安排人员负责,张义和南霁云等人也都在上巳节后离开长安丶返回各自岗位上去了。因有张岱制定的发展计划,他们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