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8章 吾剑利否(2 / 2)

加入书签

王翰见张岱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便又笑语道:「监察御史职在分察百僚,以举劾匡正为能。但人只两眼,竟日端坐台中,又如何能分察百僚?所以辟用令史,以当耳目,犹御史乃天子耳目。该当择谁,六郎也当慎重挑选啊!」

张岱闻言后便也连忙点头应是,越发觉得这御史台自己真是来晚了!原来做了监察御史之后,就能在官方允许下,有资格安插眼线丶构建自己的情报网络!

两人很快来到监察本院,而这里早有人等候在此,正是日前在忠王邸见到的那个杨汪,远远便阔步迎上前来拱手笑道:「张侍御,又见面了!我比张侍御早来一日,便且暂充向导引见同僚。」

「那便有劳杨侍御了!」

张岱闻言后便也笑语说道,转头又让王翰且去忙自己的事情,自己这里与同僚相见即可。

王翰同样也入台不久,自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碌,因为是张岱到来才特意抽出半天的时间,见他在这里也有相识,便先告辞离开了。

察院建筑格局也比较简单,除了做北面南一座直事厅,两侧各有一排屋宇行廊,廊外栽种着许多高大且树冠茂密的槐树,将阳光都给遮挡在外,使得整座庭院都阴气森森的。张岱乍来此间,不免倍感不适。

「衙堂是受事理讼之所,台外若有士民鸣冤入讼,当直御史受之。东厢是诸侍御各自直案,西厢便是我等里行直案,日常起居休憩俱可于此。我等虽与诸侍御一同受事,但除了特命受事之外,主要还是在台待补事宜。」

杨汪又指着察院中这些建筑对张岱介绍一番,张岱闻言后便也点点头。

虽然说监察里行与监察御史享受相同待遇,但毕竟不是正职,做替补也是理所当然的。

「监察御史职事最繁,诸侍御或巡按未归丶或衔命出使丶或分押诸司,留司者并不多。我先引张侍御入厅与今日在直张倚张侍御相见,确定当月直事再言其他。」

杨汪一边说着,一边把张岱往正堂直事厅引去。

两人入堂之后,当堂端坐一名三十几岁的中年人便站起身来,拱手笑语道:「早前常见张侍御昂然朝班,心甚钦仰丶渴与同流,如今张侍御同样列席宪台,清风入堂,使人神清气爽啊!」

「张侍御言重了,下官忝为后进,贸然入此丶诸事不知,还需仰仗张侍御提携关照!」

张岱见状后,便也连忙举手作揖道,只是彼此称呼听着有点古怪,旁人听到了怕还是以为他们精神分裂呢。

这张倚也不是一般人,唐高宗时有大臣张俭兄弟三人俱官居三品丶门皆列戟,故而称为三戟张家,张倚便出身这个家族。

而让他更加有名的,则是天宝年间一桩吏部选官舞弊案,他的儿子张奭不学无术,结果却在吏部选官当中名列甲科案首,结果被安禄山举报了,唐玄宗亲自在花萼楼复试,张奭直接交了白卷,也连累时任御史中丞的张倚被贬。

但这件事也没有给张倚造成太大的打击,当安史之乱爆发时,其人已经再次归朝担任御史大夫,并且还在被叛军抓捕后过了一把宰相的瘾。

由此可见唐玄宗后期吏治昏暗败坏,就连掌管邦国刑宪典章丶肃正朝列的御史大夫都尚且如此,其他高官又有多少好货色!

且不说这张倚日后行迹如何,起码眼下对张岱的态度还算不错,在给张岱安排值班表的时候也非常照顾。

当张倚拿出察院事簿,张岱看到那长长的事务名单,也算是对监察御史的事务繁忙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抛开那些需要离京出使的事宜不说,单单在京就需要处理大大小小上百桩事务,怪不得忙到整个察院都见不到几个人。

张岱因为初到御史台,许多事务都还不熟悉,而且他的本职协律郎与相关使职都还没有解职,所以张倚在询问了一下他的时间表后,在第一个月里只给张岱安排了五天的工作内容,分别是两天当直和三个外勤。

「察院所见诸事,只是日常闲琐事宜罢了。真正能使人扬名建功者,还是举劾不法丶匡正世风!张侍御过往事迹,某亦有闻,也期待张侍御入台之后更有壮举!」

在安排完张岱的值班表之后,张倚又唯恐天下不乱的笑语说道。

不只是张倚,张岱自己也很期待接下来谁会往自己刀口上来撞,让他们尝尝吾剑利否!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