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9章 薅社稷羊毛(1 / 2)

加入书签

第440章 薅社稷羊毛

中午时分,在元彦冲的安排下,御史台公厨上准备了一餐丰盛的午饭,甚至还供应了一些酒水,说是欢迎张岱等新人的加入,但日前杨汪来报导的时候却没有这个待遇。

但这也总算是给大家发一个福利,因此众人也都没有多说什麽,之前没有见到的一些御史也都趁着午餐时来跟张岱寒暄几句。

张岱也瞪大眼在众人当中寻找,倒是没有发现之前盯着自己弹劾的御史。

御史台任职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人员流动快,经常是一朝执政丶一任长官就有可能换一批御史,而且御史任职时间要远比其他官员短得多。监察御史只能在职二十五个月,侍御史在职只有十三个月,任期这麽短,人员更新流动自然远较别司更快。

但同时,御史台为官又具有一定的循旧和封闭性,即只要担任过御史,那麽未来再担任不同级别的御史机率就会大增。

甚至有的人就是在御史台体系内一路升迁,诸如宇文融,就是从开元九年担任监察御史,之后殿中侍御史丶侍御史,直至开元十三年担任御史中丞,并在第二年便把宰相张说都给直接扳倒。

还有那个因儿子作弊而出名的张倚,同样也是从监察御史逐次升迁,到最后做到了御史台最高长官的御史大夫。

在与同僚聚餐的时候,张岱还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担任御史的官员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之间,三十几岁已经算是比较罕见丶年轻有为。

至于自己这种不满二十岁的小年轻,则就只有他一个。而第二年轻的则就是裴宽的弟弟裴歆,同样也担任监察里行,年纪都已经是二十五六岁了。

众人在谈话中也讲起历年担任监察御史的年纪,公认张岱乃是开元以来入台年龄最小的。而在开元之前的中宗丶睿宗时期,由于时局动荡,而且还有大量的斜封官存在,则就没有讨论和比较的价值了。

张岱也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竟然还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心里自然也是美滋滋的。单凭这一点,哪怕他在御史台中任职时碌碌无为,想必也会因此而被好事者们记录下来。

一场聚餐结束,饭菜却还剩下许多,张岱也不由得感叹御史台伙食真是不错,别说太常寺那里完全比不上,就连门下省都大有不如啊!

众人食罢,却都没有散去,而是各自又拿出食盒,在食案上挑拣收拾起来。

这种连吃带拿的打包行为,张岱也见过不止一次了。低品的京官俸禄微薄,近年甚至俸钱还屡有拖欠,长安城中生活成本又很高,一些官员全靠着打包公厨剩饭来果腹。只是一些官廨公厨的饮食供给水准也是每况愈下,能像御史台这般保质保量的寥寥无几。

「餐中有什麽别致可口的饭菜能合宗之口味,你可嘱咐厨下隔日再弄。咱们御史台不同别司,有一座赃库可以支用以充公廨食本,食料要比别司丰美些。」

元彦冲又走上前来,微笑着对张岱说道:「一些不当直事的御史,也会贪公厨食味日日归署。」

听到元彦冲这麽一说,张岱不免又是一乐。果然天大地大丶吃饭最大,就连这些刚正不阿的司宪御史们,也会因为食堂饭菜可口而大薅社稷羊毛啊!

给御史台以优待,张岱倒不觉得有什麽。这个赃库支用,大概就类似于后世的养廉银,可以保证御史们的待遇水准高于一般的官员,不会为了缺衣少食丶生存艰难而违法犯禁丶徇私舞弊。

而且为了能够让小金库的钱财足用,他们也会加倍的严于律人,满朝文武在他们眼里无非一个个带褶的大包子,总得咬上一口才能知道馅儿多馅儿少,真是一个驱虎吞狼的好计策啊!

他这里正乐呢,忽然想到他爷爷也是被这麽搞掉的,顿时便也乐不出了,跟着张倚丶杨汪等同僚们一起返回察院。

下午时分他也没什么正经事做,就在察院里溜达着熟悉一下工作环境,顺便挑选布置一下自己的办公室。

察院里每个御史和里行都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房间宽敞且私密性强。这是因为监察御史的工作性质本来就需要一定的独立和隐秘性,搞不好这家伙就在憋着坏准备弹劾同僚,那自然要把相关的资料藏好。

张岱倒是不打算搬来御史台住,这里阴气实在太重,光天化日之下一阵阴风吹起都让人毛骨悚然,夜深人静时有什麽风吹草动那就更加渗人了。远不如在太常寺值夜班舒服,兴致来时还能招音声人入舍唱个小曲丶跳个劲舞。

当张倚来询问要不要给他安排几员令史时,张岱想也不想便摇头拒绝了,他手下人员不少,正愁没处安置呢,直接召来担任令史即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