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吾剑利否(1 / 2)
第439章 吾剑利否
台院就在直事厅一旁,张岱跟随王翰进来之后,堂中除了一些书吏等办事人员,唯杂端班景倩和另一名知院事的侍御史在堂。
「下官见过班杂端。」
张岱入堂后,便向班景倩拱手为揖。
班景倩年纪四五十岁,瞧着老成稳重,见状后便也起身向张岱颔首笑道:「台中多是老物,闻张侍御如此少俊才流得选司宪,宪台群僚都在期待能够早日于此相会呢!」
班景倩笑容和蔼,并没有要找茬的意思,这也让张岱微微松了一口气。不过就算对方态度不善,张岱倒也不需要太过忌惮,正如王翰所言,他眼下在御史台中关系也是很硬的。
在与班景倩简短寒暄之后,张岱当即便疾行到堂中另一侧的案席前,然后便俯身作拜下去,口中恭敬说道:「孩儿拜见舅公!」
此间席案后方的中年人早已经站起身来,含笑望着张岱,见其入前作拜,当即便捻须笑语道:「今在公廨,小子不必多礼!诚如班杂端所言,台中言官多是老物,你这样的英俊少年难得入此。
但既然承蒙诸相公厚爱选授来到了这里,就不要辜负恩用!人之风格各有不同,宪台之中则唯以强直为重。日后在直,谨记此节,见不平则鸣丶闻不法则纠,将你过往风格大扬于此,执言司宪丶肃正世风!」
能够如此热情夸奖的,自然不是外人,这中年人正是张说的小舅子丶燕国夫人元氏的弟弟元彦冲。之前崔隐甫担任御史大夫,大力肃清张说党羽,元彦冲作为其小舅子自然也免不了首当其冲,直接被优化掉了。
如今随着张说的势力再次有所恢复,党羽们也都陆续归朝,元彦冲便也得以再返回御史台任职侍御史。
所以眼下御史台中,明确属于张说一系的就有两名侍御史,至于其他的殿侍丶监察之类,也都有不少亲近张说之人,张岱在这里的确是混得开。
宇文融在御史台势力同样不小,就比如这个台院老大班景倩。之前宇文融便从御史台一路升迁到了御史中丞,而其括户期间所辟用的各个使职判官们,也都陆续进入了御史台当中任职。
包括如今的中丞裴宽,也曾在宇文融属下任职过。
这些政治人物各自人脉关系都很复杂,这也是为什麽就算一些领军人物倒台了,其从属诸员却仍然没有随之一同倾覆,哪怕短时间内受到一定的影响,之后又会陆续回到时局中来。
不过张岱还是有点疑惑,宇文融本身已经成功拜相,在御史台中又拥有颇为深厚的影响力,历史上为什麽还是仅仅在拜相百日后便遭到了罢黜?这得多能作死,才能完成这样的速通成就?
张岱这里疑窦未解,一旁的元彦冲便又笑语道:「知你今日入台,我已经吩咐厨食盛备饭食稍作祝贺。你且先与王端公游览别院,稍后廊下再会!」
听到这话后,张岱便又告退行出,跟王翰一起继续游览御史台。
台院一旁就是殿院,眼下殿院中人并不多,而且也并没有什麽值得特殊请见之人,王翰只是随便介绍了一番然后就将张岱带离此间。
察院位于御史台的东面,规模和面积也是三院当中最大的,占据了整座御史台公廨将近一半的区域。
「三院之中,察院员额最众,东北是监察本院,东南则是十道使院。监察御史巡按州县,春秋各有出使,凡所巡归,俱于十道使院编整奏闻。」
王翰讲到这里后又对张岱说道:「来日六郎若有出使,需拣一二判官并诸令史同行。你若有得力书记之选,可引入台中以处令史之职,若无,则由台中择员配给。」
「监察御史竟可自募僚佐?」
张岱闻听此言,也不免大感惊奇,没想到监察御史还有这样的特权。
见到王翰又颔首确认,张岱心中便忍不住思索起来。令史就类似于后世机关单位里的合同工办事员,本身并不在编,职责就是处理本司各种杂事庶务以及公文事宜,这对一些有其他途径做官的人而言自然是看不上的,但对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岗位。
如王翰所言,每一名监察御史都可自辟一到两个令史,当他留台的时候做个文书秘书,出使的时候则做随从判官,其职事范围要比所谓的防阁丶庶仆等仆役更宽广得多,而且担任令史时间久了还能获得转正机会,从流外入流,获得正式的官身。
单单这一点而言,监察御史的待遇甚至就连五六品的一般朝士都比不上。尚书省的郎官再怎麽清贵,也不能随随便便将亲信家奴安插进本司之中任职官吏。但监察御史在任职以后,就能立即培养自己的心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