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御史台履新(1 / 2)
第438章 御史台履新
杨贵嫔这一场丧礼,忙忙碌碌好几天才算过去。送葬结束之后,除了其儿女还要各自守丧之外,其他人自然也都恢复了正常生活。
其实圣人早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就在贵嫔送葬的前一天还在兴庆宫宴请了陇右入朝功士。
这在旁人看来,多少是有点无情了,但对天子而言,这都是常规操作。圣人为天下之主,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宝贵的,天下万事万物皆争欲陈列于前,想要获得其长久眷顾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吃完席之后,张岱也要正式履新上班了,得赶紧去御史台报导。
他也遵照云阳县主的叮嘱,在正式上任前来到岐王邸,县主早为他准备好了赠送同僚的各种礼物,多是笔墨文具,也有环佩饰物,以及书画文物。
这些礼物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不算太高,属于那种官员一般消费得起丶但也会感觉有些肉疼丶如果别人送给自己则会挺高兴的档次。
其中最为珍贵的,则就是赠送给中丞裴宽的礼物,是号称初唐四大家的薛稷的字帖。薛稷书画双绝,本身也是地位崇高,受累太平公主谋乱而被赐死,去世后其书画作品大多为岐王所得,市面上则千金难得。
这些礼物全都已经被整齐的装进礼盒里,装了满满的一大车,并还贴心的准备了送礼的名单。
张岱看到这些之后,也不由得大感云阳县主真是一位贤内助,越发坚定了要迎娶县主的决心。无论未来有什麽艰难阻挠,都要勇往直前丶绝不退缩!
带上这些礼物之后,张岱一行便往御史台而去。
长安城有三座大内皇宫,而御史台作为朝中最为重要的监察机构,其办公地点便也分了三处,诸大内各有驻守。但若说到规模最大丶职能最为齐全的,自然还是位于太极宫皇城中的御史台官廨。
当张岱来到台门外的时候,也不由得感叹幸亏洛阳城只有一座皇城,否则他当年铜匦投书后去哪里继续告状怕是都搞不明白。
不同于皇城中其他官署,御史台官廨大门是向北开的,有一种说法是御史台主阴杀丶不向阳,所以台门北开。但也有人说是因早年间有尚书省高官兼任御史大夫,为了从御史台往来尚书省方便,所以直接向北开门。
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想到洛阳皇宫太常寺官署中的崔公望省楼,张岱还是倾向于后一种可能。我大唐高官们就是这麽有尿性,绝不委屈自己,怎麽舒服怎麽来,怎麽快乐怎麽来!
张岱刚刚来到台门外,便见到一个有些熟悉但又有几分陌生的身影,正是王翰。
「下官日前俗事系身丶入台已迟,何敢当王学士于此相候啊!」
张岱连忙快步上前,向着王翰作揖说道。
王翰早年受张说的连累而遭到贬谪,而后又受张岱的影响索性辞掉了官职,只在洛阳隐居,结果身染重疾丶险些丧命,返回并州乡里疗养许久才渐渐有所好转,并在不久前回到长安。
「六郎于我有救命之恩,于此相迎,亦属应当!」
大病一场之后,王翰不只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性情相较往年也收敛许多,只是看到张岱后更加的热情,入前便揽着张岱的胳膊大笑说道。
当年他新染疾,自己都还茫然未觉,幸在张岱察觉并作提醒,这才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于是他便将张岱视作自己的救命恩人。之前他便对张岱的才华极为欣赏,如今则就更加的关系密切了!
王翰一边将张岱引入御史台官廨当中,一边对其笑语道:「宪台自有自己的规章令俗,六郎入此称谓也要有改。如见侍御史,则称以端公。至于殿中侍御史丶监察御史,则俱称侍御。三院之外可各相称谓,三院之内则以此称,张侍御要铭记啊!」
御史台内部有三院,其一为台院,由侍御史主持。侍御史员额有六,其中四员为正员,两员内供奉同正员,资深一人掌判台事,称为杂端。
一人知公廨丶留司办公,一人知弹丶专掌弹奏,一人知西推丶掌推京司诸事及赃赎丶三司事宜,一人知东推丶掌推诸州及理匦诸事,另有一人分司东台丶掌弹推洛阳百官违禁诸事,此众人统称散端。
其二为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内供奉三人。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及朝会丶典礼等诸场合当中朝臣班列次序及言行等诸事是否有违规,并且辅佐台院侍御史处置事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