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7章 御史台履新(2 / 2)

加入书签

其三为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人,监察里行无定员。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丶巡按州县丶纠视刑狱丶整肃朝仪,同时还有监南选丶处决囚犯丶祭祀丶习射等诸事,分察尚书省六司丶知太府丶司农出纳等事宜。

「三院御史,各有职责。察院虽处最卑,但却最为权重,职务繁杂,百司畏惧!」

王翰一边将张岱引往长官知事厅堂,一边在途中向张岱介绍着御史台内部各种人事结构。

张岱尽管已经不是初入官场的小萌新,但对御史台的内部结构如何了解的也不甚具体,此时听到王翰的讲述,也不由得眉飞色舞。

他固然知道监察御史职权颇重,却没想到竟然这麽重,简直就是台院丶察院管得了的我要管,管不了的我也要管。如此一个御史台小霸王的职位,简直就是为他这种爱好无事生非的人定做的!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直事厅外,张岱在厅外稍作等候,王翰则入内通禀,不多久又行出将他引入进去。

如今的御史台中,御史大夫由定州刺史张嘉贞遥领,之前的御史中丞宋遥在严挺之被贬于外之后,也被当时的宰相杜暹以牙还牙的安排留司东台丶打发到洛阳去了。另有一个御史中丞李怀让,则出为外州刺史。

相当于好好一个御史台,就被两个宰相给玩废了。张岱猜测之前那两个家伙大概也是故意的,就是要让御史台不能正常行使监察权和弹劾权,所以朝政才由得两人瞎折腾。

等到两人被罢相后,宰相萧嵩才安排亲信裴宽以中书舍人而兼领御史中丞,让御史台再次有了新的长官。

「下官监察御史里行张岱,见过裴台长!」

张岱入堂之后,便向着端坐堂上的御史中丞裴宽作揖道,同时心中也不免暗生感慨。

他之前在洛阳初见裴宽时,其人才只担任刑部员外郎,还是自己姑夫郑岩的下属,但是在跟着萧嵩外出溜达一圈后,再回朝便已经身兼中书舍人和御史中丞两大要职,俨然已经是当下最出众的政治明星之一。

至于他姑父郑岩,则还是靠着丈人关照提携,才混上了一个万年县令。固然也是正五品的畿县令长,但谁也不会觉得万年县令要比中书舍人和御史中丞显赫!

虽然彼此老大有点不对付,但裴宽对张岱态度倒还算和蔼,也从位子上站起身来向张岱回礼道:「张侍御近年贤声愈重,日前任职左拾遗便多有良计进上,如今身入宪台,对人对事有何创见,可一定不要藏拙啊!」

御史台中有一桩比较好,那就是不像别处那样等级森严。别司僚属入见长官,都是要隔品致敬丶要作拜礼的。这倒霉规定还是张说搞出来的,他升任尚书右丞相后,四品以下官员统统都要作拜。

但是御史台这里,大家统统都是天子耳目,所以低品御史们在见长官时,统统与之抗礼,不肯跪拜。

当然这也要分人,像是之前崔隐甫担任御史大夫时,行事刚猛得很,御史台官员遭其罢黜近半,大家也就都没有那麽头铁了,该拜还是要拜。

两人寒暄几句,张岱顺势送上县主准备的那一份礼物。当裴宽见到薛稷的字帖真迹后,顿时也是爱不释手,连连致谢,并还笑语道:「听闻张侍御同样也是笔法庄谨可观,来日同署共事,我也有机会亲睹你的笔法了!」

「下官一定勤加练习,盼能笔力激涨,以求不污台长视听!」

张岱连忙又作揖笑道,彼此寒暄一番便告退行出。裴宽本来还想给张岱安排一名令史做向导,见王翰那麽热情,于是便也作罢。

「裴中丞以下,便是台院诸端公了。其馀人倒也无须过多在意,唯班杂端还是要礼见一番。以后台中行事,也更方便。」

行出直事厅后,王翰又对张岱说道。台院四名侍御史丶两名内供奉,王翰自己是一员,他所说的杂端便是掌管台院事宜的侍御史班景倩。

「这位班杂端,是不是往年任职宇文相公门下?」

张岱听到这话后,便开口询问一句。

王翰闻言后便点点头,旋即又对张岱说道:「六郎也不必太过担心,班杂端虽然旧年从事宇文相公门下,但今分处别司,不相辖制,也不会因为旧事过多刁难。他纵然有心刁难,我们也不必惧他。除我之外,台中还有新进归台之元端公,足以照庇六郎安心于此任职!」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