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4章 李武韦杨(2 / 2)

加入书签

但其实就连武惠妃,也只是一个边缘角色而已,她固然深得圣宠,但却独处深宫,并没有一个联系广泛的人事网络供其所用,以至于对张岱这个远房外甥都多有依赖。没有同党,又算是什麽集团?

总而言之,忠王的母族可谓是众多皇子当中最为人多势众的一个。如果说在此之前还少有体现,那麽在这次杨贵嫔的丧事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张岱等人来到忠王邸的时候,前来吊丧的宾客已经不少,之后更是络绎不绝的登门而来。

车驾坐骑直将忠王邸外的街道都给占满,单单弘农杨氏族属男男女女便有百馀人之多,且多数都有官职封命,县公以上仪仗者便有七八人,衣朱紫者更有二三十众。瞧这架势,已经不逊于一场小型的朝会了!

「这杨氏当真人多势众啊!」

看到弘农杨氏前来吊丧的架势,张埱也忍不住小声惊叹道。

张垍本来还在前方哭泣,闻听此言后也忍不住收声回首说道:「这算什麽,日前节愍太子妃薨,杨氏亲朋属众治丧者填塞坊街,不得已移柩城南殡宫,才得以顺利的礼尽安葬。

如今已入年中,诸杨各归事所,眼下前来吊丧者还只是在京人员,还有郑公杨点大病于家,其亲属仍还未至……」

节愍太子妃杨氏年初二月病逝京中,那时候正逢朝中考课选期都还未结束,许多入朝的外官也都滞留京内,丧礼仪式自然更加的盛大。

不多久,忠王妻族亲属也陆续抵达了王邸。京兆韦氏同样也是重量级选手,尽管忠王大舅哥韦坚还没有秩满归京,但其同族亲长兄弟们仍是数量众多。等到这些人来入府吊丧,整个王邸更加的人满为患。

杨贵嫔有一子忠王丶一女宁亲公主,张家自然也是排名靠前的亲戚之家。尽管家中子弟都被派来跟随张垍一起撑场子,但是跟弘农杨氏丶京兆韦氏这样的顶级老钱相比,仍是不免相形见绌。

「阿耶真是不审轻重,他与徐散骑固然私谊深厚,但此间此间贵嫔之事乃是国丧,他先来稍立场面之中,而后再去又能如何?」

看到其他家人多势众,直将自家给衬比的毫无存在感,张垍自然是大觉脸上无光,忍不住小声抱怨了父亲张说几句,旋即他又向后方的张岱招手道:「阿六你到前方来,到我身旁立定。今日出入多朝士,有来问候者,你要替我招应。」

这货平日里眼睛长在脑门儿上,最爱在张岱面前摆谱,等到真到了这样的场合里,又觉得自家兄弟上不了台面,要让张岱上前去给他撑场子。

张岱也想认清楚这些韦杨各家族人,以及他们各自在朝中所任职位,于是便也迈步入前,站在了张垍身旁,打量着入内吊丧的那些宾客们。

他来到这里立定未久,便有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人入前来先向张垍见礼,然后便又望向张岱轻声道:「张郎当真气宇轩昂,声迹亦多有闻,怪不得年未弱冠,便为在朝相公等举入宪台。某虽痴长,亦忝为新列,来日同僚,自应友好相处!」

「这一位是河东忠公杨尚书贤息杨汪,去岁除服,新授监察里行,与你乃是同僚。」

张垍在一旁开口介绍道。

张岱在脑海里想了想才想起来,原来这是已故河东公杨执一的儿子,其伯父杨执柔还曾在武周时期担任过宰相。不过这杨汪仕途发展似乎一般啊,瞧着跟自家老子差不多,居然才只混到跟自己一样做监察里行。

家世好未必就权位高,只是仕途会比一般人顺畅一些,但如果本身时运不济,又或者能力不佳,照样浑浑噩噩,不得升迁。

不过话说回来,御史一类宪台官员本就不同寻常,诸如杜暹开元四年为监察御史,开元十四年则拜相,宇文融用时则更短,开元九年还是监察御史,开元十七年则拜相。

按照他们这个升迁速度的话,张岱如今开元十七年任职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三丶四年拜相也不算太早啊。

当然张岱也明白这只是幻想,人家在担任监察御史前,都已经在基层进行了充分的历练,而他则一路跳级超授,是很难在二十几岁就拜相的,这麽想也只是让自己乐呵乐呵。

他这里刚和杨汪闲聊几句,便听到外间奏报禁中惠妃等前来吊丧,于是便连忙出宅相迎。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