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六郎可愿为婿(1 / 2)
第436章 六郎可愿为婿
武惠妃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却有着皇后之实,自王皇后被废后便代掌六宫,已有数年之久。如今有嫔妃去世,她自然也要出面表示一番。
忠王和宁亲公主兄妹还在内室哭丧,只能由宅中其他男女出迎,呼啦啦一起拥至宅门前,直将个忠王邸大门都堵个水泄不通。
惠妃等人的车驾也在街上停留了好一会儿,直至禁军将士入前维持秩序,勉强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车驾才得以驶入王邸之中。
惠妃并没有直入停殡的厅堂,而是来到了堂外的大帐中,待到忠王兄妹入此哭拜,便温声安慰他们一番,并嘱咐他们若有所需丶直告无妨,务必要将丧礼做的风风光光,使杨贵嫔哀荣全盛。
接下来又是诸外命妇入内参拜,闹哄哄好一会儿之后才算平静下来,张岱才得以入内拜见。
武惠妃见到张岱入来,先是愣了一愣,片刻后才又笑道:「我还好奇六郎怎麽在此,险些忘了原来也是姻亲。此间几家都是真正的世族名流,你来这里有没有结识几个志同道合的少俊朋友?」
张岱闻言后便也开口答道:「今日至此才知真正的簪缨世胄气象,我家中来助丧者也不少,却尽为几家朱紫所没。」
「张燕公虽然也是势位中人丶当世名流,相较这些累世显赫的士流名族,终究还是欠缺了几分累积。幸有你等少徒英姿勃发丶继续衔志努力,几代之后,一样可以不逊于人!」
武惠妃听到张岱这番感慨,便又笑语说道,接着她又招手示意张岱到近前来,轻声对他说道:「六郎,我正有意给你表妹丶表弟访关中人家为婚,你觉得此间韦杨几家如何?他们当中也不乏数代联姻的世亲,若能亲上加亲丶互为声援,岂不更佳?」
「表弟丶表妹,他们年纪还小罢?」
张岱听到这话后,不免便觉得武惠妃有点操之过急了。因为子女接连夭折,武惠妃如今儿女年纪都不大,都还不到十岁。
武惠妃见他有些浑不在意,当即便摇头说道:「已经不算早了,谁家儿女生育养成也要数年之久,并不能仓促成人。见到别家好儿女,不先定下来,人家也未必会等待你!况此各家本就亲戚众多,子女但凡可观,访问者必然不乏。早早定下,才能安心等待各自成人。」
历史上武惠妃有两子两女长大成人并婚配,分别是咸宜公主嫁给观国公杨慎交的儿子杨洄,寿王娶了着名的杨贵妃,盛王娶了他母族武氏女,太华公主则嫁给了杨贵妃的堂弟杨錡。
由此也看出,武惠妃是真的喜欢跟弘农杨氏这种关中名门结亲,起码寿王和咸宜公主的婚姻都是她在世时结成的。而且她的母亲同样也是出身弘农杨氏,这种对关中名门的崇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胎教了!
但是这几桩婚姻怎麽说呢,全都是一言难尽,唯一一个还算比较正常的那就是盛王的婚姻。至于那三个杨家的,则就是个顶个的坑。
杨洄乃是弘农杨氏观王房嫡传,刚才在外边张岱还看了几眼这小子,在弘农杨氏一众族人当中都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其母则是中宗嫡女长宁公主,中宗一家虽然玩废了,但长宁公主的封号食邑等还是保留下来。
作为弘农杨氏嫡传,以及公主之子,这杨洄在天龙人中也属于最顶尖的那一拨,历史上能够得到武惠妃的欣赏而以女妻之,也算是理所当然。
不过身份高贵并不意味着品德高尚,这杨洄就是一个典型的贪乱乐祸的人渣丶没有脑子的废物。做了驸马之后就开始协助他丈母娘搞事,孜孜不倦的搞出了三庶人案。
如果说这件事还算是武惠妃是主导,杨洄充其量只是一个帮凶,可是后来他与嗣岐王李珍勾结谋反,就说明这个货他是一个天生又蠢又坏的贱种,好好的活着当个人他难受。
至于寿王的婚姻,那就更不用说了。倘若武惠妃在天有灵,如果知道后续的事态发展,估计都得气得活过来!
所以当张岱听到他大姨此刻就流露出和弘农杨氏之流联姻丶再叙李武韦杨情谊的浓厚意愿时,心里也是暗道不妙。
数年往来相处,张岱也是多得这位大姨的关照,就算一开始只是出于功利的攀附,到如今也已经颇有几分感情,不愿意看到武惠妃再重蹈覆辙,重复悲剧的老路。
自从王皇后被废之后,武惠妃便开始向皇后之位冲击,期间进行了诸多尝试。而一直等到十几年后她的女儿出嫁,有了杨洄这个好女婿,各种手段就变得激进起来,直接引发了三庶人案。
三庶人被杀之后,武惠妃也随之而去,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狠毒又可笑的形象。但是一个心性狠毒丶枉顾人命的恶棍在行凶作恶之后,会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一命呜呼的可能有多大呢?
所以真实的情况,武惠妃并不是狠丶而是蠢,她完全没有武则天那种为了权位可以杀的人头滚滚的觉悟和能力。
所以在这人生的最后阶段,因为心有执念,她彻底的沦为了一个工具,她的丈夫丶女婿以及其他人,都在利用这个工具想要去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从感情上来说,张岱是不愿意看到武惠妃最终沦落到那步田地。而从自身的利益诉求上,他也不希望武惠妃与弘农杨氏过于亲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