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撞了南墙也不回头(1 / 2)
第417章 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隆基绿能命名为光环的下一代光伏组件推出后,像是打响发令枪一样,各家光伏大厂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下一代光伏组件。
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光伏,认为这是新时代的能源革命。
老股民(韭菜)们把计算器都要按冒烟了,算产能丶算营收丶算利润,根据这些算光伏板块的个股有多少上涨空间。
新股民才不管这麽多呢,他们只看情绪,只凭感觉,动辄喊出令人咋舌的口号,什麽要向一万点冲刺。
「谢邀,这麽说吧,阿波罗科技大幅降低去月球的成本,雷总去一次要十亿美元,这个价格在未来哪怕降低到一百万美元,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来说,月球也和你无缘。
但这次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提高100%,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夜间发电导致光伏发电站收回成本从过去的五到七年,变成现在的三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
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住宅顶层配备太阳能电池板,会成为像热水器一样的标配。
这会惠及到所有人。
别说什麽新一代光伏技术又不会带来电价的下调,电价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
这麽说吧,这意味着国家会有更宽裕的外汇储备,推动新能源车会更积极,对我们而言,社保和医保的安全性会大幅提升。
过去大家一直担心社保破产,因为人口,我们这代人很可能拿不到社保,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落地,社保破产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能受益。
国家层面也有更宽裕的财政储备,来给居民发福利,会有更多工具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这些宏观上的好处会惠及所有人。
就和退税普及后,大家每年三月都能多拿到一个来自国家的红包是一个道理。」
「因为论文早就发了,不仅业内,大众也知道,过去大家一致在等落地。
隆基总算是打响了第一枪。
现在终于能好好来聊聊它的意义了。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又一次技术升级,而是一场光伏产业的底层逻辑革命。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所有的光伏技术叠代,都像是在一个「有屋顶的房间」里跳舞。
这个屋顶,就是肖克利-奎伊瑟极限。
我们通过不断优化材料纯度丶改进电池结构,努力向上够着那个33.7%的天花板,但我们从未想过,原来可以打穿天花板。
这是很典型的一次林燃式的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燃神带领团队做的是直接在量子层面重新定义了光子-电子的交互方式。
他们不再满足于一个光子激发一个电子-空穴对,而是通过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概率优化模型,实现了一个光子产生多个激子的神奇过程。
这就像在一条单行道上,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多车道高速公路。
从技术层面来说,可以说是技进乎道了。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迭层电池也完全不同。
迭层电池是材料工程的胜利,通过堆迭不同带隙的材料来分段吸收光谱,是一种分段吃的策略。
而这次的量子模型,是在单结电池内部就实现了能量转换效率的飞跃,是一种一口吃下所有能量的革命。
迭层电池有更高成本,有更差的稳定性,有更短的寿命,和这种结构性的革命有很大差异。
光伏发电的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BOS成本,包括土地丶支架丶电缆丶施工等;二是组件成本。
在过去,随着组件效率的提升,虽然每瓦价格在下降,但BOS成本是相对固定的。
而这次40%的效率突破,对光伏经济模型的改变是颠覆性的。
发电量翻倍,BOS成本几乎不变。
这意味着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将出现断崖式下跌。
它将使光伏发电的成本远低于任何一种化石燃料,未来甚至可能比核能还要低。
弱光发电能力的提升,使得电站收益更稳定。
投资者不再需要过多担心阴天或清晨傍晚的发电损失,这大幅降低了投资风险,缩短了投资回报期。
如果有门路能拿到货,建议可以考虑去修充电站。
那种顶上是新一代光伏电池,下面是充电桩的模式。
自己直接运营,多的电卖给电网,平时白天就直接供电。
这绝对是商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长期以来,能源格局一直由三桶油和天然气主导。
可再生能源虽是大势所趋,但其间歇性和波动性是难以回避的痛点。
储能虽然在发展,但高昂的成本依然是瓶颈。
而这次的量子光伏技术,将直接解决这两个痛点。
一个更稳定丶更高效的光伏发电体系,将彻底改变世界的能源版图。
华国作为这项技术的发源地,将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这不再是简单的产业优势,而是核心科技的垄断。
这种优势比我们在高铁丶5G上的优势还要更具战略意义。
因为这是能源,是工业文明的命脉。
我们很快能看到,像霓虹丶高丽这样的资源匮乏国来商量技术进口了。
这次的技术突破,绝不只是一个商业发布会上的数字游戏。它是一场由基础物理理论所驱动的工业革命,它将光伏产业从一个制造业提升到了一个高科技产业。
它让我们看到,在关键的科学领域,像航天领域一样,燃神又一次把华国的地位从跟随者向定义者转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