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3章 和黄的安排与船灾准备(1 / 2)

加入书签

第753章 和黄的安排与船灾准备

麦理浩听完后,惊讶问道:「杨生,和黄是准备开发这块地皮了?这麽大地皮,工转商费用以及项目开动的费用,可不低啊?和黄现在的债务,能够吃得消吗?」

作为港督,他也时刻关注着香港一些大型公司的财务状况,毕竟,香港只是一个城市,内部一个大财团如果突然财务危机炸雷,那香港经济都可能倒退几个点,甚至可能引起各种其他问题,港督也怕啊!

杨文东笑道:「这一点港督先生不用担心,我既然收购了和黄,自然会有相关计划,首先我回家进行注资外加一定的借贷,帮助和黄缓解短期的债务;

后面我也会让和黄进行大规模瘦身,回收资金,然后专门做几个核心业务即可,这样一来可以长期缓解债务问题。」

自己即将对和黄所做的事情,也都会公开的,毕竟和黄还是上市公司,而港督必然会知道,加上也不是什麽大秘密,所以现在早一点说出来也无所谓。

麦理浩道:「如果这样的话,和黄的规模可就要缩小不少了。」

「几十年前我们的一位华人文学大师鲁先生曾经说过:虚胖不是壮。」杨文东淡笑说道:「一大堆无用公司组成的规模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强大,是在一个领域做强,哪怕一家公司只有一个领域。」

前世的很多公司,特别是技术类型的,就是擅长一个领域,做强做大就行了;

只不过香港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文化,基本上都是想着多领域发展,连杨文东也是一样,不过他也是只做有把握的领域,让他只做一两个行业那也是不可能的,这也太浪费穿越者的优势了。

麦理浩点点头道:「你这样说倒也对,香港曾经的四大洋行,和黄的确是没有自己产业的。」

怡和有置地丶曾经还有九龙仓,太古有国泰航空丶饮料产业,会德丰有航运,唯独和黄,看起来规模不小,可真正拿的出手的核心产业,那是真的没有,港口勉强算一个,但也是收购黄埔之后才有的。

杨文东接着说道:「我已经定下了未来和黄的产业规划,其中核心之一就是地产,而红磡码头,就是和黄即将重点开发的项目。」

「嗯我明白了,那杨生是想与我商谈一下『工转商』的事情?」麦理浩问道。

香港如今什麽公司都会做地产,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港府也是几乎一半财政靠卖地以及后续地产行业衍生出来的各种税收。

杨文东道:「是的。」

麦理浩想了想,道:「按照红磡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业地价与商业地价,差不多一方尺有150港元差距,200万尺的话,和黄需要补交差不多3亿港元的差价了。」

作为港督,他也知道各个地方的地价,但自己一算出3亿港元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这个数字对于今天的港府来说,也是天文数字了。

杨文东则道:「港督先生,虽然我知道港府对于工转商之事很是严格,但这麽大的地皮,如此大的投资,还需要花费这麽大一笔资金转成商业模式,风险就太大了;

所以我希望港府能够适度的降低一点,如此一来,项目开工之后,至少能够容纳接近万人就业,持续也会有几年时间,这对香港社会的稳定,也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杨生,工转商是港府的核心命脉,这件事基本上可是没的谈的啊。」麦理浩摇摇头说道。

即使就业重要,但港府的收入更重要。

杨文东跟着道:「我知道,但如今香港地产市场虽然有些复苏,但后力不足,太多地产商还是犹豫,而如果这样的一个大型地产项目开工,必然可以给市场提供信心;

如此一来,未来港府再竞拍土地,必然会有更多人参与,一旦开工的项目多了,香港经济变好,那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也就解决了。」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地产经济,但很多时候,地产经济就是地区的核心经济,盖房子能够增加就业,户主买房子后需要装修买家电等等会消费,带动各行各业,甚至传媒电影电视行业的GG,核心也是地产;

香港如今工业发达,但地产也占比很大一部分,且比例也在逐年走高,因为开工厂的老板会投资地产,反过来房地产老板是不可能去开工厂的,二者的收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麦理浩听完后陷入思考,随即道:「杨生,这件事涉及到的比较多,我一个人也无法决定,要不你等一等,我们内部商讨好后,再给你回复。」

「没问题。」杨文东也没有催促;

涉及到几个亿,即使是美孚丶丰田这种巨头企业,也不可能当天就答应下来的;

原先历史上,李嘉成也是与港府协商了数次,才成功的将这块地皮进行了『工转商』;

如今香港地价上升的很慢,他也不急于一会,反正只要在81年之前开发完毕就行了,甚至在这段时间内,越晚越好,因为越靠后,房产的价格越高;

当然,80年前后还有一些其他机遇,钱早点到手,哪怕看起来少不少,但也是有其他机会的。

从港府出来后,杨文东便回到了长兴地产,并叫来了郑志杰与方先名,道:「老郑,你这边与和黄的合资公司成立了没?」

「成立好了,工业地皮不是很值钱,200万尺,合计5000万港元,我出价2500万就买下来了。」郑志杰笑道:「等后面港府给出报价,资金会由我出,后续项目完成后,和黄会从分的的利润中,将我的代付款给还了。」

杨文东点点头道:「行,这个方法可以,后续你与港府那边进行沟通,尽快将这件事定下来,我也想着这块地能够早点转化成住宅。」

「好的,杨生。」郑志杰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个问题,我派人检查了下那块地,地里面可能有些污染,可能也是之前港口时间长了之后的问题,我们可能还需要额外花费两三千万进行土地翻新。」

「翻新?嗯,我会再让人去看看的,如果真的需要翻新,那翻就行了。」杨文东道:「这也算是工转商不好的地方,有些地皮的确会有污染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