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红磡200万尺地皮的开发计划(2 / 2)
对于发电业务,他也没必要更换管理层,顶多以后安排一些华人进去学习,为以后进军国内做好准备。
「好的杨生。」方先名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另外,我准备去见一次港督,这段时间,咱们在香港商界闹的越来越大,也得去和麦理浩聊聊,顺便也讨论一下红磡港口地皮的事情了。」
「麦理浩会管这个事吗?」方先名有些不确定。
杨文东道:「工转商可是港府的重要收入之一,麦理浩自然也在意,这麽大的项目,可以给港府带来不小的进帐,我也得跟做生意一样,跟他谈谈了。」
香港早年有很多地皮都是工业的,其中不少还在港岛或者一些繁华区域,因为当年售出的时候,还真的是偏僻地方,但几十年过去,一些位置就变成寸土寸金了;
很多地产开发商自然看中这些位置,但必须要进行「工转商」,也就是按照差价给一笔钱给港府,然后才能建住宅或者写字楼酒店等等;
这个金额,很难有优惠,因为一旦有优惠,那地产商就都去收购工业用地了,而不是去参加港府的地产拍卖,这对于依赖卖地收入的港府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只有少数情况,才可能有转圜的机会。
和黄的易手,在香港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想不到,杨文东居然会接手一个如此负债累累的和黄;
一部分人顿时对和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黄的股价,也立刻被大量买入单给拉了上去;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杨文东犯傻了,居然敢接手这种烫手山芋;
第二天,香港的各家媒体也以封面报导这件事,无论和黄没落成什麽样了,但他曾经也是香港的四大洋行之一,如今又被华人也并购了,还是同一人;
之前的九龙仓,是曾经怡和的左膀右臂,如此算来,杨文东一个人就收购了四大洋行中的一个半了;
报纸之上,还有一些新闻建议人们购买会德丰的股票,因为杨文东接下来可能要收购会德丰了,受此影响,会德丰的股价还真的涨了一点,也不知道算喜还是算忧了。
亦有不少记者想拦截杨文东,询问其未来对于和黄的发展规划,但基本上是找不到人的,杨文东的踪迹,在内部也是绝对保密的,这也是为了安全与隐私考虑。
不过总的来说,和黄的转手,在社会影响上还是比不过之前的九龙仓的,毕竟九龙仓是一家经营完善的公司,且还与怡和集团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而和黄规模固然不小,可濒临破产,不少人还觉得杨文东是失策了,才收购和黄。
外界的一切与杨文东关系也不大,他也清楚,自己今天的所为,其实比不过原先历史上李嘉成收购和黄的轰动的,因为那段时间,和黄在滙丰的支持下已经恢复正常了,老李完全是蛇吞象捡了便宜,而今天的自己,则是捡了一个烂摊子;
只是没人知道,这个烂摊子只要初期维护下,保证其不破产,那等到未来香港地产复苏,这其中获得的收益,将会是非常惊人的。
时间很快到了三天后,杨文东也来到了港督府内:
「港督先生,您好。」杨文东礼貌的说道;
不说其他,就是自己这几次行动,港府没有插手,那就算是对杨文东的帮助了,甭管港府是不是因为受压的。
麦理浩笑道:「杨生,你好,这段时间,你在香港可是很出名啊。」
「我也是做了一个商人该做的事情罢了。」杨文东不动声色的回道。
麦理浩点点头,道:「哈哈,也对,香港作为准备国际化的大都市,不会在意华资丶英资或者其他资本的,杨生的所为,其实也算是对香港金融政策进行一定的宣传了。」
「那倒是正好了。」杨文东淡笑说道。
如果不是内地在50年代打的那一场ZZ,如果不是内地如今与欧美交好,那自己这段时间在香港的所作所为,恐怕就是作死了;
当然,如果不是这样,那自己也不会傻的去强行并购英资,海外市场机会多的是,他也一样有自己的机会。
麦理浩又道:「杨生,作为政府,我更希望看到香港的经济能够早日恢复,所有的老百姓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要你能够提供这些,那其他方面,只要不违法,就不是问题。」
「没问题,我也愿意给香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杨文东自然也知道自己需要做点什麽,才能让港府满意,道:「只是有个问题,海港城的主体商场结构快要建完了,虽然后面还是有一些写字楼,但对于工人的需求量就没那麽多了。」
在收购九龙仓之后,杨文东便立刻调集资金修建海港城,如今其商场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甚至连装修也都差不多了。
一旦这个完成了,那当初紧急找来的工人,自然也会失业了,建筑行业一般跟工厂不一样,都是采取承包制的,企业本身是不会招长工的,除非是一些尖端技术人员。
麦理浩一听,眉头微皱道:「这的确是个问题,香港地产虽然复苏了,但如今才刚开始,各家对于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
杨文东则趁机道:「总督先生,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和黄准备开发红磡港口地皮,这麽大的地皮,必然能够容纳这些建筑工人,甚至还可以招聘更多。」
PS:求月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