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1章 制造罪孽,而後归罪於受害者(1 / 2)

加入书签

第1041章 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者

张居正从万历维新的急先锋,成了万历维新的阻碍。

没有人能够不犯错误,同样张居正的新政,也有一些错漏之处,他无法去做出改变,因为否定自己的过去,等于否定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这个时候,张居正是万分痛苦的,一方面,他要活着,保证万历维新的持续推行;另一方面,需要他死去,好让朝廷对过去的政令,进行查漏补缺。

申时行对考成法适当的做减法,就是查漏补缺,但申时行作为张居正的门下,能做的实在有限,做的多了,就会被认为是同门内讧,被认为是机会,掀起更大的风波。

现在,侯于赵愿意站出来,对新政查漏补缺,这对大明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当然对张居正而言,更是一件好事中的好事,能让他从这种痛苦的状态解脱出来。

自从考成法开启后,大明一直在向上集中权力,忙碌的皇帝丶灯火通明的内阁,日夜不眠的六部,把权力抓得死死的,这自然有利于大明皇帝的意志彻底贯彻,但一根弦儿绷得太紧丶太久,一定会断掉。

侯于赵提出了各省三司衙门筹建地方性官厂,就是进行试探性的对下放权,看看结果,如果不好,因为只是局部尝试,翻烧饼不会影响大局。

一收一放,一张一弛,才应该是新政的节奏。

朱翊钧朱批了侯于赵的奏疏,准许了他的请求,让他领旨办差,总领各省三司筹建官厂之事。

「三娘子的奏疏。」朱翊钧看完了三娘子的奏疏,面露疑惑的问道:「朕不明白。」

冯保眉头一皱问道:「陛下有何疑惑?这绥远不是挺安稳的吗?」

「今年羊毛量增长量比去年要高,增长了5%,而且今年还完成了三百四十处草场的勘界,李如松平定马匪,绥远地方帮忙补充战马丶水食,精锐锐卒和草原健儿合力,一举将外喀尔喀三部赶回了漠北。」

「这不都挺好的吗?」

李如松领着骑营去了草原,三千人的骑营很快扩充到了九千人,剩下的六千都是绥远地方卫军,大明汉军和草原人一起,把漠北的养马奴赶回了漠北苦寒之地。

「就是好,朕才觉得疑惑,万历九年至今,绥远居然没有发生一次实质性丶成规模的叛乱,这可是大明新辟之地,怎麽就这麽顺顺利利的王化了?」朱翊钧看着冯保说道:「冯大伴,你不觉得奇怪吗?」

「还是绥远总督潘季训,调动卫军平叛了,不过为了不引起朝廷的忌惮,选择了粉饰太平?」

冯保一听也是有些挠头,笑着说道:「陛下,调兵遣将,稍有动作,粮草丶兵差丶军马丶水食都是瞒不住的,绥远那麽多的卫所,不是潘总督的私兵。」

「若说宁远侯干得出来,臣信,潘总督擅长治水,不擅长领兵打仗。」

「绥远为何就这麽顺利的王化,臣以为顺理成章才正常。」冯保拿出了备忘录,翻动了许久,才找到了万历十一年六月,将备忘录呈送了陛下御前。

「潘总督在十一年六月的时候,张榜公告了一份名叫《陕甘绥卫所选簿校注》,将陕甘绥等地一千三百六十个卫所,一万三千户归化胡人的名册张榜公告。」

「从洪武到成化年间,断断续续有近百万胡人归化大明,他们在卫所中世代繁衍。」

「比如保定中卫右所副千户,原名撒不忽儿,是迤北人,永乐九年归化,赐名平志良,至今传六代。」

「承袭副千户为家里的麒麟子平应期,万历十三年从征大明东征,位列138将星之一,东征九胜有七功。」

「万历十六年戚帅凯旋,陛下赐其地猛神火将军星传家宝丶头功牌等物,平应期衣锦还乡,三月归营。」

朱翊钧惊讶的问道:「平应期祖上是胡人?」

朱翊钧当然知道平应期,东征九大战,他打满了七场,剩下两场没打是因为披甲陷阵受伤了,伤好后继续作战,一把燧发铳,玩的出神入化,百步传扬绝非虚言。

朱翊钧对他印象还是很深刻的,朱翊钧见过他本人,孔武有力,完全没想过他祖上居然是胡人,而且是迤北,也就是漠北胡人。

冯保又展示了选簿里节选的内容,才开口说道:「陛下,大明说话是算话,既然归附投效,就没有刻意为难的道理,所以,绥远人当然会相信,大明在真心实意的解决剪不断丶理还乱的复杂矛盾。」

「只要三代人,大家就都是大明人,也都是汉人了。」

「从大明开辟,这都打了两百年,大明累,草原人也累,现在这样的安稳日子,也挺好的。」

要对平应期说你就是胡人,平应期会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并且把手里的金瓜锤抡圆了,砸碎对方的脑袋!

「原来如此,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朱翊钧翻看了卫所选簿上的内容。

有的卫所居然一半以上,祖上都是胡人,但现在都是汉人了。

朱翊钧还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萧定国丶杨尚仁丶柴进高等等。

比如这杨尚仁,在汉城攻城战中,做了先登第一人,第一个进入汉城,斩倭寇四人。

柴进高则是牺牲在了忠州之战中,戚继光凯旋,太子扶灵柩下葬入了西山英烈祠,榜上有名,世受皇家供奉,他的儿子柴清泉那年才十四岁,继承了柴进高的世袭指挥佥事。

现在也遴选进了京营,在讲武大学堂读书。

柴进高在东征之前,只是一个百户,东征阵亡,世袭百户升四品指挥佥事,和戚继光当初一个出身了,大明没有对他的身份和来历区别对待。

冯保在戚继光凯旋后,就对所有英烈和功臣的来历进行了总结,这几个,祖上的确是胡人,现在都是汉人了,汉化的非常彻底。

这一万三千户,都是类似的情况,繁衍生息,从无断绝。

大明卫所虽然苦了点,甚至被士大夫戏称世袭军奴,但再苦也比草原朝不保夕强得多。

草原人没有理由反对王化,就是有几个死硬分子跳脚,也只会收获嘲讽,并且检举到各府丶县衙换一份赏钱。

什麽胡人,什麽夷人,三代之后,都是大明人。

朱翊钧活动了下手腕,继续上磨。

「这什麽玩意儿?」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这些文字他当然都认识,可是组合起来这些话,让朱翊钧感觉认知遭到了污染。

礼部从泰西找了多部法典,看看有什麽可以吸收的地方,但这些法典,让大明礼部有些莫名其妙,最终放弃了这一打算。

比如英格兰现行的律法,其中有一条《惩治流浪者和长期乞丐法令》,因为圈地运动的进行,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涌进了城市之中,造成了十分广泛的流浪汉现象。

这条律法就规定:对流浪者及长期乞丐,任何人有权实施剥光上衣当众鞭打至流血的体罚,并强制遣返原籍,或最后居住过一年的地方。

如果无法确定身份丶原籍丶居所,则将其被送往感化院或普通监狱,服终身苦役。

农民失去了土地,这是英格兰议会丶绅士们犯下的罪孽,这些流浪汉是他们制造的,还要对这些流浪汉和乞丐进行鞭打,送到监狱终身服苦役,这很英伦风。

不去思考制度的缺陷,不去思考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和原因,不去做出改变,却要降罪给这些走投无路的平民?

除此之外,还有西班牙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律法,神判法,这个神判法,就是神来决定你是否有罪。

神判法分为冷水审判和烙铁审判。

冷水审判是指将受刑人浸入水箱,如果他们沉下去,就会被宣告无罪,因为水已将他们接纳。如果他们不幸浮起,就会被宣告有罪。

烙铁审判,则是让受刑人,握住滚烫的烙铁,把手掌活活烫熟,再用布条包扎。三天后,如果手掌溃烂,则有罪,反之则无罪。

真的不是礼部贬低泰西,礼部倾尽了全力,想要在这些泰西法典里,找出那麽一两个闪光点出来,但是没找到。

这可能也是高启愚对推行思想殖民,如此有信心的原因,相比较这些蛮夷,大明的思想丶文化丶道德是真真正正的文明高地,是世界文明之光。

「一群臭鱼烂虾。」朱翊钧看完朱批了朕知道了,表示自己看过了。

侯于赵的《深翻》已经下发,松江府的反应速度最快,他们准备在松江府试行,使用『知单』和『揭帖』来管理势要豪右丶乡贤缙绅丶富商巨贾。

但松江府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就是,谁来代表万民。

如果全部选择势要豪右丶乡贤缙绅丶富商巨贾,那麽这些肉食者阶级之下的中产之家丶富农丶中农丶贫农丶穷民苦力的利益,谁又来代表他们?

松江府和浙江情况不同,松江府人口高度聚集,一府之地,登记在册的常住丁口就超过了三百五十万,算上雁行人,就是过年返乡的力役,要超过五百万了。

如此密集的人口,就不能和浙江一样,只选择肉食者,因为浙江的主要矛盾和松江府的不同,浙江的主要矛盾还是还田政令的执行丶巩固和乡贤缙绅的反扑,而松江府的主要矛盾是劳资矛盾。

时间稍微长一点,穷民苦力的利益,就会被不断的侵犯,最终造成更加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人口高度集中,稍微吆喝一声,就是一场大暴动,到时候更难处置。

可是选择一部分肉食者之下的阶级,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一步登天后,阶级认同就会逐渐转变,最终背叛阶级利益。

最后松江府衙折中了下,完成了第一步的制度建设,和匠人大会一样,不常设代表,专事专设专召。

遇到具体某件事,再把相关的肉食者和穷民苦力里口齿清晰丶思维敏捷的把头丶工匠丶力役召集到府衙拱宸堂进行议事。

不把名额固定,就是松江府多走出的一步。

多一事就多一事之累,如果常设,对于民坊主丶富商巨贾而言,也是负担,明明跟他没有关系,却要跑到府衙来浪费时间,时间就是钱,可浪费不得。

「松江府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朱翊钧仔仔细细的看完了松江巡抚李乐丶松江知府胡峻德的奏疏,确实多走了一步。

侯于赵在浙江搞出的知单和揭帖,完全是为了还田之事特别设立,好用,才用到了别的事上。

李乐的顾虑很对,只有肉食者可以说话,穷民苦力的利益谁为他们奔波?

浙江推行这一套办法也就五年时间,对一个政策而言,这还是幼苗期。

李乐和胡峻德还有许多小的巧思,对拱宸堂这一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

比如无论知单还是揭帖,所有会议,都应该有稽税缇骑参会,拱宸拱宸,可中心在哪儿?万一开会密谋造反,陛下也要知道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