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4章 稳定电力联盟(2 / 2)

加入书签

梁建国和彭觉先几乎同时从椅子上弹起来,快步来到电脑屏幕前。

只见常浩南用滑鼠光标在数据波形图上快速圈出了几个区域:

「你们看这几组数据,特别是在破裂前约3.5毫秒的这个时间点上,环向场线圈的电流波动异常,与之耦合的真空室壁上的感应涡流监测点数据出现尖峰,同时伴随有巨大的径向电磁力负载反馈……这是非常典型的丶因极向场快速变化感生出强大环向涡流的特徵!」

说完之后,他又调出了一个结构图文件:「这是TCV装置的真空室和冷屏结构设计图。看这里,它的剖面形态和导体回路设计,明显是基于经典的『普林斯顿-D』型方案衍生而来。」

「但这种设计在处理高场强下的瞬态电磁过程时,存在固有的涡流密度计算误差,会导致环向场磁力线的中心线与环形等离子体的实际内边界之间产生电磁干涉。这种干涉效应会显着加剧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极易诱发快速向上的垂直位移事件(VDE)……」

「……」

常浩南的语速很快,好在梁建国和彭觉先本身也是顶尖专家,基本听懂了个七七八八。

「所以常院士,您的意思是,TCV装置的破裂问题,根源在于其真空室结构设计与高场强运行模式不匹配,而并非SNI提供的这套磁场系统本身存在缺陷或能力不足?」

「非常正确。」常浩南肯定地点头,「SNI的磁场系统是健康的,甚至可以说是性能过剩的,完全可以让这套系统按照17.5T的设计强度,而非15T的标定强度运行!」

听到这里,彭觉先的嘴角当即上扬起一个弧度。

这意味着「聚能一号」凭空获得了一份巨大的性能红利。

一套标称15T,实则可按17.5T甚至更高标准使用的超导磁场系统,无疑将显着提升示范堆的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和最终的能量增益预期。

但很快,他心中又浮现出几分顾虑。

「常总,如果我们要按照17.5T的强度来用,那相关的覆核计算丶局部结构的加强设计丶乃至控制系统的适应性修改……这一系列工作会不会大幅延后示范堆的工程进度?」

「不会。」常浩南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聚能一号』从一开始就基于全新的理论设计,完全避免了TCV那类装置的固有缺陷,而且对于磁场系统的运行上限调整,本质上只是在中央控制系统的软体层面解锁一个预设的参数限制,无需对硬体本身进行任何改动……」

「……」

「总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子系统的生产过程不掉链子,那麽『聚能一号』示范堆就能在18个月之内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并实现等离子体点火。」

18个月!

如此清晰而明确的时间点,让彭觉先和梁建国大为振奋。

他们知道,常浩南一般不会轻易给出时间上的保证。

但只要出口,必有十足把握。

很快,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论就形成了正式的技术报告,并被迅速上报。

随后,又成为了后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核心出发点。

一星期后,华夏核工业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

基于重大技术突破与供应链保障,全球首个吉瓦级商用聚变发电示范堆「聚能一号」,确认将于2018年年底前正式建成并投入并网发电。

全球能源界瞬间为之剧震!

这远比之前胡守智那番发言带来的冲击更为具体和猛烈。

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清晰无比丶并且可以说是近在眼前的时间表。

然而,这仍然只是个开始。

紧跟在「聚能一号」时间表发布之后几分钟,华夏方面再次投下了一颗威力更甚的战略级「炸弹」。

工建委联合华夏核工业集团丶核工业建设集团共同发布《聚变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白皮书》,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超过15GW的聚变发电设施集群,旨在彻底扭转能源结构,并打造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基地。

此外,为促进区域能源合作与绿色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正在与人民银行紧密合作,计划推出一种以离岸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丶并绑定长期稳定电力使用权的跨国电力贸易协议框架,该计划被命名为「稳定电力联盟」。

华夏方面承诺,将为联盟内的成员国提供绿色丶稳定丶充足且价格极具竞争力的电力资源供应,并维护联盟成员国在协议框架内的基本用电安全。

消息一出,全球政治经济学界的分析者们立刻嗅到了远比聚变技术本身更为深远,也更为危险的意味。

所谓「稳定电力联盟」绝非简单的电力出口贸易,而是要将电力直接作为货币的锚定物和价值支撑。

一旦成功,将从根源上削弱丶甚至彻底摧毁现行的美元金融体系。

而这,才是华夏对于此前「SWIFT威胁」一事的真正反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