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7章 要搞就搞世界第一(2 / 2)

加入书签

吕春严倒是稍微冷静一些,像是担心美梦成为泡影一样补充道:

「如果双变循环模式切换这块硬骨头实在难啃,按我们之前商量的过渡方案也行,先交付几批单变循环版本的涡扇25……反正不管单变双变,只要涡扇25能出来,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一!」

此时,众人已经来到了投入使用不久的测试中心七号大楼前。

刘永全没有直接回答两人的问题,而是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吕总,彭主任,还有各位盛飞的同志们,我今天之所以请诸位专程前来,就是想邀请大家,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一行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跟随他走进测试中心。

经过严格的门禁和更衣程序,他们再次进入了那间熟悉的丶被厚重装甲保护的SB503高空模拟试车台控制室。

监控画面中,庞大的试车台体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墙上的多个屏幕已经亮起,清晰地显示着即将进行测试的发动机——涡扇25的03号原型机的三维剖面结构图,各个关键子系统用不同颜色标注。

吕春严径直走到主控制台前,身体微微前倾,探出头对着复杂的结构图仔细观察。

半分多钟之后,他才转过头,脸上带着些许困惑地看向刘永全:

「老刘,这结构图……跟我之前看过03号机的初始设计,似乎……没什麽本质区别?」

「核心的模式转换逻辑,不还是靠那个模式选择阀驱动变几何分流环,来实现涵道比变化和模式切换吗?」

紧接着,他不等刘永全回答,又紧跟着抛出一个更核心的疑问:「还是说……你们真的只靠优化控制逻辑,就把困扰我们几个月的模式转换稳定性问题彻底解决了?」

这个可能性,吕春严是不太相信的。

算法很重要,但绝不是万能的。

刘永全闻言,微笑着摆摆手,神情中带着一种「就知道你会这麽问」的了然。

「单靠软体优化,当然不可能解决根子上的硬体匹配问题。」他走到主屏幕旁指向落在风扇出口与高压压气机入口之间那个环形的丶结构精密的部件上——变几何分流环。

「实际上,我们已经找到了之前模式转换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流环本身的结构设计在极端流态转换下存在先天不足,无法有效抑制特定开度下的气流分离和堵塞。」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吕春严和所有竖起耳朵的盛飞工程师:

「所以,在常浩南院士的直接指导和带领下,我们对变几何分流环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是一次结构性的丶根本性的优化!」

吕春严的双眼瞬间睁大,猛地又凑近屏幕,几乎要把脸贴上去。

虽然上面显示的只是个高度简化的工程视图,根本不可能从静态图上看出内部结构的精妙变化,但他还是死死盯着那个被红点圈住的分流环结构图看了好久。

半晌之后,他才做了个深呼吸:「老刘,不是我不信常院士的本事,但是……只靠修改这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就能彻底解决整个模式转换的系统性问题?这……这听起来未免有点……」

在此之前,吕春严甚至已经想到了最坏的可能——要推翻涡扇25的现行方案,重头来过。

对于他这个年纪的航空工程师来说,这种情况在职业生涯早期并不罕见。

或者甚至可以说是频繁出现。

直到涡扇10被第二次立项之后,一切才有所好转。

「有点过于不可思议?」刘永全替他说完了后半句,脸上的笑容更深,「老吕,常院士这次提供的方案,单靠言语难以尽述……」

说罢,他抬手指了指监控画面上外静静矗立的SB503试车台,以及上面安装的03号涡扇25原型机:

「所以,是骡子是马,咱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