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 / 2)
他便站起身,转过笔记本电脑到谷以宁面前。
“之前江若海的方案有很多过时的地方,有些影调或许可以有新的形式,这是我初步整理的。”
谷以宁甚至没来得及脱下大衣,劈头盖脸接受了一个五十多页的美术方案。
他没着急看,反问莱昂:“这么快?”
“不是你说让我尽快看一下江若海的方案吗?”莱昂语气很平静,“还要赶进度。”
“赶进度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再说昨天那么晚……”谷以宁翻了翻ppt,又回头看莱昂一眼,对方头发没经打理,垂在额前,笼罩的阴影覆盖了他的眼睑。
谷以宁有点无奈,问他:“通宵了?”
“睡不着而已。”莱昂抓了抓头发,无所谓地说。
谷以宁对这个原因倒是并不意外。昨天的故事一点也不纯真,没有什么戏剧性,谷以宁本人更不是高尚痴情的男主角,只是个自私的、嫉妒心很重的伪君子。
他亲手将自己的形象打碎,让莱昂看到他心中这个“偶像”的裂缝,如果年轻人因此对自己改变了态度,也是合情合理甚至令人欣慰的。
令他意外的却是这个结果——面前一份规整清晰的文件,站着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助教,既没有刻意退却,也没有得寸进尺,反倒是用发奋工作的方式来面对自己。
谷以宁对面前的人有些刮目相看。
他合上电脑,半是严师半是朋友的语气道:“发我邮箱就好,现在赶快回去睡一觉,别这幅样子在我面前晃。”
莱昂不肯,坚持说:“等会儿还有课,我跟你去上课。”
“听你的还是听我的?”谷以宁没什么商量的余地。
莱昂愣了一下,垂下眼睛。
“听你的。”
谷以宁盯着他穿上衣服离开,自己如常上课,一整天都没再收到助教的骚扰。
吃过晚饭他才有时间坐在桌前打开那个ppt,五十二页方案密密麻麻,不仅如莱昂自述整理了近十年的新颖视觉案例,还在江若海旧方案基础上补充了更多细节。
一部电影的美术方案要经过数次迭代,奚重言尤甚,他向来习惯做足前期准备,吹毛求疵反复修改,但是到了现场拍摄时往往又换了个思路。很多人觉得他突发奇想,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没人知道他脑子里有多少层思路,又跳过了多少解释。
谷以宁在拍摄《逃离蔷薇号》时就切实感受过这种困境,他拿着终版方案,就像是只有答案ABCD,却没有解题过程,只能凭借对奚重言的了解,想象他可能会看过哪些影片、动漫、艺术作品,堪过多少景走过多少路,才勉强一步步复原回去,站在他来时的路尽头,重新构思更好的方案。
而这一次,莱昂却帮他做完了这一步,视觉概念图上圈圈点点,引申出去是各种来源繁杂的参考。
也许这些不尽然准确,仔细看下来却无一废话,给谷以宁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
除此外,他还在场景部分给了更多备选,时隔几年重新拍摄,过去实景地或许早已变样,这样一来,就又帮谷以宁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拍蔷薇号时犹如逆水行舟,现在有了莱昂作桨,如果再有江若海的加入,是否也算得上破浪而行?
谷以宁有一点许久未有过的雀跃,从头到尾细细看完,标注截图了几个地方,给莱昂发去消息,问他为什么有些地方是空白。
电话很快回拨过来,莱昂解释是因为有些参考太冷门,在网上搜不到,兴许是江若海她们无意中在哪儿见过的,要给他点时间再找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