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1 / 2)
被掩盖在了诸多有能有为的亲人之下。
但相较于无声无息消失在巫蛊之祸中的无辜者,他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已然是幸运儿了。
天幕之下。
刘彻将长子唤来,仔细端详着他的面庞。
面前的刘据因年幼身量不高,面容大气、神色清正,有翩然君子之风。
虽只有六岁,但显然通晓礼法,并不直视长辈,孺慕之情却绝非作伪。
明女郎说得隐晦,但众人都能听出来,她认为刘据有德无能。
夸赞刘彻知人善任,何尝不是在贬低刘据识人不清呢?
刘彻当然清楚。
三岁看到老,他早就知道,据儿仁善,但并不算聪明。
说好听点叫善于纳谏,说难听点就是耳根子软。
这并不重要。
他的母后聪明,他的舅舅聪明,他的表哥也聪明。
于是他的任人唯亲反倒成了优点。
但刘彻想不到,卫青会早逝,去病也会早逝,仅剩卫子夫一人......
失去了母族的支撑,刘据就不再是最合适的太子了。
他当然信任卫霍二人,就算自己另立太子,他们也不会有丝毫怨言。
但这般行事终究不是良策。
更何况,自己又不似皇考......
当初刘荣蠢钝不堪、栗姬狂傲无脑,父皇说废就废,转头立自己为储君。
而他刘彻,至今也就刘据这一根独苗苗。
原本的历史上,到了晚年,他也只能选择八岁稚童,可见今生子嗣确实不丰。
卫子夫还能再生吗?
又或者从卫家、霍家再选人入宫?
刘彻这边思索着,忽闻传报,卫长公主求见。
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不禁展露出了一个古怪的笑容:
“是子夫让你来的?”
来自上位者的威势压在了尚未及笄的少女身上,这一刻,刘彻不再将她看作是自己宠爱的公主。
“与母后无关。”卫长公主挺直腰板,锋利的目光直视着她的父亲,如同一把出壳的宝剑,“是我自己想来的,父皇。”
相较于汉武朝,嬴政那边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明女郎说扶苏因为触怒始皇帝被发配上郡,但那日因为天幕的出现,此事被暂时搁置了。
这也代表着,天幕所说的历史,都是从前的故事了。
一切都是可以被改变的。
而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俩,此刻正在疯狂代入:
明女郎认为刘据无能,难道李承乾就有能了吗?
李世民昧着良心也说不出这种话。
李承乾更是陷入了深深的内耗和恐慌之中:
一想到明女郎会如同指摘那些昏君一样用辛辣的语言嘲讽他,他......他就想躲起来。
只要不去听,不去看,就能逃避掉......
第16章 杨勇杨广,承乾青雀 “誓无异生之子。……
“说完刘据,下一个要讲到的就是杨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