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6(2 / 2)
听见这话的鱼贩不愿意了,立即说:“你这女郎从哪听来的怪论?”
“崇虚寺的天师说的!”
“啊?当真?”
京城百姓谁不知崇虚寺的名声。
尉窈:“洛阳人不骗洛阳人。你每天都在这卖鱼吗,那你说,那天死在这的郎君,死得冤不冤?”
鱼贩示意她收敛嗓门:“嘘——快别说了,小小年纪不知世道险恶。”说完这话,他再看摆放的几条大鱼,越看越觉得鱼眼似人眼,怪害怕。
尉窈走过此摊,谷楷说:“就算那天有摊贩看见吴伯安怎么死的,估计装作不知,或许早被警告过……我明白了,少卿刚才是故意的,设计贺尔浑的人选择在此处加害吴伯安,很有可能周围某店肆是其势力的盘踞地。”
“对,希望能试探出来。咱们折回去,再和那名鱼贩搭几句话。”
鱼贩见尉窈又过来,不想理她。
尉窈问:“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大鱼不好卖,不如全贱价卖给我,怎样?”
“你想得美!”
“快看这鱼眼,像不像人眼?是不是在瞅你?”
“哎?我说你这女郎……”
尉窈赶在对方话尾也“哎”一声,吓唬道:“哎!冤死的人投不了胎!可怜哪——”
鱼贩急了,还不敢大声:“他可怜关我啥事?不是,他可不可怜,我哪知道?”
尉窈故意让笑容阴森些,说:“要是有人问你,我和你说了什么,你就告诉他……我,逮到你了!”
她说完,示意谷楷步伐加快离开,她嘱咐:“此案我找人盯着,能护鱼贩无灾,贺阑的事你也不需管,回诏狱后看好贺尔浑,别让他和李松桂一样‘自尽’。”
尉窈要忙的事很多,和谷楷分开后,一名暗卫出现,和她一起进城,来到国子学的遗址空地。
第408章 儒学与佛学
这里搭建了若干帐篷,几十名贵族子弟正在灯笼上写吉祥语,然后把灯笼发放给百姓。
此情此景,不禁让尉窈忆起平城发放灯笼的旧事,当时她领的灯笼上,画有椒树和粮仓,元茂领的灯笼画是豹兽衔枣枝,一晃几年过去了,境物迁移,幸好他们还在一起。
当然了,尉窈来此非为回忆过往,于国子学遗址发放灯笼的善举是她提出的,目的是引文学名士的注意,只有关注国学营缮的名儒、大臣多了,才能就此事进行廷议。
苟主簿在她的办法上再添好主意,每隔半个时辰,由三十名年少儒生面向皇宫阊阖门高耸的双阙,大声唱《子衿》诗,学子们再在诗句间齐声叹息,令路人情不自禁驻足徘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唉……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挑兮达兮,唉,在城阙兮……”
人有了好奇心便会询问诗意,了解了诗意便会思索。
这首诗按《序》之解,是讽刺郑国学校荒废,令青衿之子不得不弃学离去。
如今洛阳学子期盼大风把歌声送远,让皇宫里的天子听见,让铜驼街过往的朝臣听见,理解他们崇尚学业,不愿荒废大好时光的心愿。
孙惠蔚闻歌声走来,尉窈先向对方揖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