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1(2 / 2)

加入书签

有人回道:“黄帝成仙后飞升上天,群臣百姓太过思念他,于是将他的衣冠埋葬在这里,想念他时,就来到这里祭祀,因此便有了黄帝冢。”

闻棠:表达了百姓们的思念之情。

然而刘彻对此深信不疑。

虽然棉花目前还只在京畿地区种植培育,但消息却像野草一样止不住地蔓延,天子仪仗所到之处的百姓都知道朝廷正在培育一种像桑麻一样便宜,但却能制作出和兽皮,羊毛衣一样保暖衣物的植物,以后会将此物推广到大汉各地,努力让最偏僻百姓也能在冬日里保暖。

从前的高产粮种和代田法是吃饱,现在又有了能让人冬天穿暖的新东西,虽然要再有两三年才会推广到边境郡县,但百姓们最不怕的就是等待。

所以即使刘彻这次巡游阵仗很大,道路堵塞,经济负担,修路搭桥等给百姓带来不少麻烦,但一想,再过几年就能有暖和的衣服穿,反正天子也就出行这么一次,忍忍也就过去了。

各地百姓(表面):喜迎天子jpg

再往东走,走到一个名叫缑氏的地方,出现的怪象可就多了。

啊不,神仙的事情怎么能是怪像呢,应该是叫仙象。

有人说在缑氏城中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一个像山鸡一样神奇的仙物往来于城上,刘彻闻言亲自去城中查看脚印。

作为天子心腹,朝中重臣,闻棠有幸被天子邀请同去,于是在城中一处角落看到了石板上的三枚八十码大脚的脚印,能看出制作假迹的匠人没什么想象力,除了尺寸更大,还有点扁平足之外,神仙的脚印看起来和凡人的脚印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就连刘彻这么热切于求仙的皇帝见到后都有些质疑,不敢相信,但又不想不相信,处于一个很矛盾的状态。

来都来了,刘彻干脆登上太室山上祭祀,祭祀到一半,闻棠等人突然听到山下似乎有人高喊万岁,这声音很大,每个字尾音都拖的极长,叫得直击人心灵,层层叠叠,前呼后拥,接连喊了好几声,这才作罢,万岁之声停后,余音又响了一段时间,听得刘彻大喜。

等到祭祀完毕,他派人问山上的随行官吏,官吏们都说没有人喊这些,又t去问山下的百姓,百姓也没人承认。

我们用排除法,不是山上人喊的,也不是山下人喊的,那就只能是天上人喊的了。

具体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甭管真相如何,但现在摆在明面上的就是这么个结果,反正最后天子百官高兴了,太室山下的百姓也得到了赏赐,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汉武帝时期的方士们那可相当热闹,什么长陵神君,又有李少君、少卿,栾大等人,各种人才登台角逐,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只留下一个公孙卿进入决赛圈。

公孙卿这个人,被后人贴切称为地球皮肤改造大师,因为他的目标就是使劲儿忽悠刘彻建造高台和祭祀宫殿。

整个人身上只透露着一种气质:我升不升官不要紧,一定要把天子给忽悠了。

导致刘彻在晚年被他忽悠的十次东巡海滨,八次亲临泰山,六次封禅,祭祀了嵩山、常山、天柱山等各种山和河流,祭天又祭地,祭鬼又祭神,建了大大小小无数宫殿和神祠,办了无数典礼,结果连神仙影子都没看到。

因此,万岁声后,公孙卿又再次发言:陛下,不如我们再建立一个祠庙祭祀黄帝吧!

闻棠:……

她现在有点怀疑公孙卿身上也绑了个系统。

祸国殃民之类的系统,要不然不能天天除了造假就是撺掇刘彻建宫殿。

不过刘彻这次变聪明了,他没有听从公孙卿的撺掇,只是划分了三百户人家,将他们的租税款作为太祠山祭祀时的费用。

然后车队继续游行到齐地。

幸好刘彻百分之七十的成仙脑中还带了百分之三十的事业脑,寻找神仙的同时也不忘观察齐地百姓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