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 / 2)

加入书签

等杜若套上月白色的厚棉袍,柳方洲把窗台上温着的半壶茶放在他手里:“喝点茶润润嗓子。想吃什么?”

“西城门的豌豆黄。”杜若想了想,咽了一口茶水。

“只惦记甜食点心。”柳方洲从床尾衣架上拿下自己的帽子围巾,“同致居的砂锅白煮怎么样?”

“我要吃杂面。”杜若往桌上镜子里看了眼,拨了拨自己的额发,“他们家的酱肉也好吃,拿来拌面最合适了。”

“难得有你爱吃的肉菜。”柳方洲穿戴妥当,站在门口等他,“吃完咱们去城隍庙瞧瞧。下月演出太多,拜一拜也心安,别出太多岔子。”

“还有城隍庙后面那家糖球……”杜若点点头,“不知道卖豌豆黄的老人家出不出摊,腊月里太冷。”

两人到同致居拣了一条干净桌子坐下,各自付了饭钱。饭食还未上桌,便听到掌柜扭开了留声机,放着的是百代公司灌的花脸戏《牧虎关》。同致居也有一柜子报纸、挂画、电影单出售,俊男靓女琳琅满目,玻璃板下照例压了“莫谈政事”的纸条。

隔壁坐着几个报社的印刷工,顺势三言两语谈论起了近日的京戏演出,说到“喜合班”的老生唐流云铁嗓钢喉,艺名“白桃花”的海派青衣名家马上进京演出,又说到金定园夜场的老生忘了“饱吹饿唱”的老教训,竟然把自己饱吃的面唱吐了出来,得了“吐面老生”的绰号。

杜若本来高高兴兴用筷子拌着自己的杂面,险些倒了胃口。

“裕盛园前天的戏,戏码一般,倒是有几个生面孔。”有一个人这么说。

杜若和柳方洲对视一眼——两人谁都没火到能素脸被认出来程度,于是继续安坐着听下去。

“忘了叫什么……两个人都年纪不大,白脸净皮,长得喜人。”又一个说,“尤其是那个脆生生的小旦,有当年给皇上唱戏的蝴蝶官那么美。”

“像是你见过一样——长得美算什么本事,唱得美才稀罕哪!”

“是了。梨园行,长得丑的少有,能唱红的,能成角儿的更少有。”

柳方洲用勺子搅了搅砂锅:“杜若,面再不吃可要坨了。”

杜若赶紧往嘴里塞了一筷子面。

“师哥。”从城隍庙里出来,杜若似乎还在想着饭馆里听来的话,“得唱成什么样,才算是角儿呢?”

卖豌豆黄的小贩推着独轮车经过,杜若又止住话头,买了一大份豌豆黄。豌豆黄细腻清甜,嵌着的山楂糕颜色新鲜,吃起来口感丰富又不糊嗓子,值得多付几个铜板。

“学了近十年的戏,怎么听了别人一句无心之言,就心事重重了这么久。”柳方洲无谓地把肩膀上的枯叶拂去,“……开宗立派?场场满座?我也不知道。”

“我想一定是有自己几大箱的独家行头,到处卖着唱片海报,没准出门吃杂面也会被人认出来。”杜若又咬了一口豌豆黄,“我才自己演了一场,这两天就反反复复想着别有什么差错——名角儿演出是不是更多更热闹?”

“我小时候倒是看过……嗯。”柳方洲眼睛一暗,只是点了点头。

柳方洲极少提起他的从前,杜若怕他伤心,也没怎么问过。

“师哥你也吃。”他从自己手里掰了一块豌豆黄,递到柳方洲眼前。

“前面隆兴坊的糖球,要不要吃?”柳方洲垂下眼帘,“我顺便也再买一斤茶叶末喝。”

“吃太多甜食,师父又得念叨我。”杜若拍拍手上的点心渣,“咱们叫一辆黄包车回去——师弟请你。”

“这又是——”

“师哥走快些,要赶不上晚上吊嗓了呀!”

第6章

第二日下午是广元电业余老板千金结婚的堂会戏。王玉青让项正典来催柳杜二人早作准备,收拾盔箱赶往余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