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1 / 2)
其实这些物资朝廷也可以供给到来年秋收,但是我认为,可以适当的鼓励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等待朝廷的供给,毕竟朝廷不可能一直无条件的给他们供给物资。”
说完他朝赵明笙看去,不知她是否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少女正巧也看着他,一双水眸炯炯,像是掬了银河灿烂在其中,目光赞叹中带着些倾佩。这一眼,令宴琢破天荒的恍了神。
“这样对兖州百姓来说更好,你是对的。”
虽然兖州的百姓遭了大难,今后也有许多难关要渡过,但是朝廷管辖的地州不止有兖州,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孩,父母总要放开手,他才能学着走的更稳。就怕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磕到碰到所以一直不肯撒手,那孩子自然永远也学不会走。况且,如果一直依靠朝廷的供给,时间长了便会形成依赖,于民来说也是不利的。
宴琢的目光是长远的,并没有拘泥在眼前的困难上。他的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令赵明笙十分的倾佩。不愧是曾经仅靠三万兵马,便将来犯边境的敌国十万大军打的落花流水,不光有武力,更还要有脑力。
宴琢轻咳一声来掩饰自己的出神,却不敢再去看少女那双明媚似春日盛阳的眼睛,率先走到前面去,为她讲解起来。
“在这里,不仅可以以物易物,还可以将物品售卖给商队。”宴琢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东边的摊子。
一名妇人拿着绣好的帕子递给摊贩换取了一些铜板,再用卖绣品的钱去购买新的素帕和丝线。还有一些七八岁的孩童,在城外挖了野菜回来,抛去家中所食,多余的也拿来换取物资。
摊主也照单全收。
有力气的出力气,没力气的也可以靠着手艺过活,就算是老弱妇孺也可以靠自己有所进项。
少女兴致勃勃的逛了起来,宴琢在一旁陪着。
谁能想象,京城传闻中能治小儿啼哭的战神,如今居然在陪女人逛街。
逛完了城内,又登上马车去城外逛了一圈。马车轮轱辘轱辘转了一刻钟,停在了一处田地旁。
正巧黄富仁也在这里,正带着伙计给农户帮忙翻地。
看见珩王从马上下来,连忙过来问候。
“珩王殿下安。”
宴琢也向他点头示意。
“黄掌柜好久不见。”
他一边说着一边朝身后的马车走去,黄富仁这才注意到,后面还跟着一辆马车。只见马车帘被掀起,露出一道清丽的身影,身披一件白色狐裘,柔顺绵细的皮毛织就成上好的银缎包裹住少女的香躯。到了马车边上,也不用人扶,身着白色狐裘的少女灵巧的跳了下来,动作和那丛林间的小狐狸一样敏捷。
不是赵明笙是谁。
一旁正准备去扶的宴琢,只好收回了伸出的手,有些无可奈何道:“小心崴着脚,下次可不能这样莽莽撞撞往下跳了。”
语气中不易察觉宠溺意味令黄富仁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反应过来,想起之前的事,眼前的场景也不足为奇了。他在心里啧啧了两声,赵家这小丫头以后怕是有大造化呢!作为“过来人”,他一眼就能看出珩王眼中的情绪意味着什么,能得到珩王殿下的青睐,这小丫头今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