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1 / 2)

加入书签

聚集许多人,前边正推挤着,听到声音,纷纷往后看,当看到面若冷玉,身形如鹤立孤松般的清隽身影,即使听命如禁军,也不禁虎口发麻。

许多年前,天下动乱,一路叛军烧杀抢掠,行至洛京。

那时皇帝吓得几乎昏厥,仓惶收拾行李,竟是要丢下满城百姓南下逃走,洛京暴乱,那时候,是这人出来,顶着巨大压力,救了满城性命。

在场的民众大多受过他的庇佑,对普通人来说,那是天大的恩情。

后来皇帝见洛京之危已解,又若无其事回来,稳坐高台。

不料短短几年,时移世易,这人会被安上乱臣贼子的名号,荒谬至此。

一道惊雷劈在天际,将门前对峙的众人脸色照的雪亮。

“郁……大人……”

“大人……”

“大人……不能过去……”

许多人陆陆续续围过来,想要护在郁临身侧,不让他往前,郁临一一看过去,眼皮轻抬,轻轻摇了摇头。

在他拿的剧本里,这是他的身份必需经历的事,是他的结局。

旧王朝最后一根脊骨,要端端正正随着时代一起落幕。

秋天已经很冷了,郁临被风吹的低咳,面对这些只是为了保护他拼上性命的人,他掩唇轻咳一声,轻声道:“诸位不必为我忧心,风雨太大,诸位早些回家。”

他将风雨说的轻描淡写,仿佛此去不是踏上不归路,而是归家一样平静。

人群看着他,突然有人啼泣起来。

一名平民问他:“那您跟着他们,要去哪里呢?这次走了,可还回来吗?我们若让他们将您带走,那是要忘了从前您听我们说话,为我们撑腰,让我们吃饱饭吗?”

“那么多次,您救了我们,让我们过上太平的日子,如今让您蒙冤赴死,我们视而不见,让我们怎么做得到呢?”

秋日的洛京,雨水滂沱密集,不知不觉,郁府门前层层叠叠围了更多人过来。

禁军手里的刀柄握的冷硬发麻,这种规模的民间暴动,不是他能够处理的。

他身旁,跟随前来监察的宦官白着脸,被几名凶神恶煞的百姓围着,惊慌失措大喊:“你们!你们要造反吗!”

“那又——”如何。

一名大汉一声爆喝,眼见他们仍然要带人走,手里拿着棍子,正想要抡他,遥远处,皇城上方,一支响箭突兀爆在空中,惊出一串火花。

城楼之上,有人惊慌失措大喊:“卫王——卫王打过来了——”

大雍末年,养精蓄锐的卫执戟毫无征兆打到洛京,卫王兵临城下,似乎预示着大雍王朝彻底分崩离析的前兆。

自数年前各地叛乱起,各方势力便蠢蠢欲动,除了几个直属州县,其他地方对朝廷已经不若从前听话。

之所以还能维持表面平静,不过是郁临在其中斡旋。

卫执戟是其中的第一反骨仔,势力庞大,但从前他一直偏安一隅,捣鼓他所谓的民生工程,不怎么找事。

没成想,说翻脸就翻脸,还颇为胆大,吞了通州还不够,孤军深入,一路绕道而行,打到大雍老窝来了。

这对他来说其实不是最好的棋。

洛京四周州县并连,许多地方还不属于他,即使吃下洛京,他也不一定长久守住,白白耗费兵力。

赵朗随军北上,本是遵循郁临临行前对他们的委托——数月后蛮族过冬,物资贫瘠之地,他们不敢去找卫执戟,很可能来咬中原。

蛮族凶猛,视大雍百姓如猪狗,郁临让卫执戟在曹县截住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