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0(2 / 2)

加入书签

廖玉珠与白如松分别时,有意无意提起了另外的两个儿子。

当娘的,当然是希望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越来越好。她想着此次不成,让两个孩子用功些,过个一两年看有没有机会。

白如松听出了她的话中之意,直言:“一份文章写出来,看的不光是学识,还有学子本身的灵气。兄弟三人的文章我都看过,只勉强挑出了一份……陈夫人懂我意思吗?”

兄弟俩的灵气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奉禹书院。

廖玉珠脸色白了白。

白如松提议:“可以让他们去虞山书院。”

虞山书院有些远,接送不便,估计得两三个月才能回一趟。廖玉珠刚想问国子监,就听白如松道:“国子监中有不少能人后辈,但终究是少数,里面许多学子出身不错,爱玩闹,爱攀比,氛围一般。孩子还没定性,人都爱从众,我不建议送去。若你要送剩下两个孩子去虞山书院,我可以帮着写两封荐书,拿着荐书,可不用参加考校,直接就能成为书院弟子。”

廖玉珠听到不用考,瞬间大喜,谢了又谢,又言明稍后会有厚礼相送。

白如松一口回绝:“厚礼就不必了,陈夫人若真有心相谢,以后多照顾一下我妹妹。若我妹妹遇上难处不肯跟我求助或者是不能求助,麻烦陈夫人派人告知我一声。”

廖玉珠一下子就将仨孩子都安排好了,心中很是感激,也再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了太傅府在书院和读书人心里的地位……那虞山书院中,有夫子愿意给陈家几分薄面,但也绝对做不到写荐书就能将孩子送进去。

她回将军府后,立即找到白如意道谢。

彼时余红卿也在,得知白如松安排了陈家三兄弟,心中也很惊讶。

看得出,大舅舅是真疼亲妹妹。

*

秋闱在即,京城中来的外地人很多,廖齐管着整个京城的安危,比往常要忙一些。

贺元慧定亲后,很少出门,但与余红卿相约的次数并不少。

这一日,余红卿出门赴约。

到了茶楼,发现贺元慧不在,倒是贺元安已等候多时。

余红卿好奇问:“为何要假借元慧之名?”

未婚夫邀约,她都出门赴约了的。

贺元安送上一个匣子,笑吟吟道:“特来贺你生辰之喜。”

生辰?

第92章 夜

“明日才是我生辰。”余红卿嘴上这么说,还是很欢喜的,双手接过了礼物。

但是第一回有人记得她的生辰,特意送她礼物。

“我想送出的礼物是你收到的第一份。”贺元安帮她拉开椅子,“坐。这算是我的私心,你不介意吧?”

“我很欢喜。”余红卿笑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生辰?”

“八字是我亲自去合的。”贺元安给她倒了一杯茶,雅间的桌子有点大,他又抬手将放在中间的点心放在她面前,一通忙活,“我让厨房准备了你喜欢吃的鸭油银丝卷。”

两人天南海北什么都聊,多数时候是贺元安在说。

也是此刻,余红卿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