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0(1 / 2)

加入书签

复命,白如意看也不看:“捐到京城的扶幼堂,给里面的孩子各做两身冬衣。若还有剩,就让他们吃肉。记住,以后彭府的人登门,无论是谁,都给我拦在外头,不必来禀。”

*

廖玉珠因为女儿的事情很烦心,今儿总算是得了一件喜事。

先前她想将几个孩子送往奉禹书院,让三个儿子各写了文章,白如意让人送回娘家交予兄长。

白如松细细看过,觉得只有陈青山勉强能行,太傅府来人,将陈青山接过府,白如松亲自指点了一番,陈青山改了文章,誊抄好几遍,又是半个月过去,总算是有了答复。

白如意得了兄长送来的消息,立刻叫来了小姑子。

“明儿一早送青山去书院,与我大哥在城门口会合。”

廖玉珠这些日子一直悬着一颗心,听说嫂嫂有请,心知是有了结果,此时得了准话,瞬间大喜:“多谢嫂嫂,也请嫂嫂替我谢一谢白大人。”

她都问过儿子了,儿子送去太傅府的那篇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后来留下的那一篇,和他之前送去的完全两样。更有深度,更有文采。

“让青山赶紧去准备。”白如意怕她得意忘形,提醒道:“别高兴太早,明儿到了书院,还有夫子要考校于他,上次知礼入书院,还有已经退下来的老大人考校。”

闻言,廖玉珠又紧张起来。

“都会问些什么?”

“那不好说。”白如意小声道:“妹妹不用过于紧张,我大哥会陪同青山一起。”

廖玉珠心中大定,也清楚白如松会如此尽心尽力,说到底,看的是亲妹妹的面子。不然,白如松都不认识他们母子,怎么可能亲自指点还耽误一整日陪同去书院考校?

她起身,福身一礼:“嫂嫂大恩,我们母子绝不敢忘。”

帮了人,能得到人感激,总是让人欢喜。白如意伸手去扶:“别,都是一家人,费心的是我大哥。”

说到这儿,白如意眼眶有些热。

朝廷官员兼任书院夫子,平时就已经很忙,还有不少求上门的学子需要他指点,饶是如此,大哥还是抽出时间指点了陈青山……这本身就是为了帮她在婆家立足。

廖玉珠欢欢喜喜去准备,书院要考校的是陈青山,她只让儿子准备,却不好多嘱咐,既然白如松要陪同一起,明儿会合后,应该会提点几句要紧之处,她搁这唠唠叨叨,万一不合书院规矩又被儿子听进去了,反而会把儿子带沟里去。

因此,廖玉珠回房后就摆出了笔墨纸砚,开始回想自己嫁妆里和陈家的库房中都有哪些文人可能会喜欢的好东西。

翌日一大早,将军府门口母子三人启程去往郊外,廖齐得知消息,打算相送,被廖玉珠断然拒绝。

“不用不用!我带着护卫,不耽误你。”

嫂嫂这么好,廖玉珠自然要投桃报李,任何当差的官员都不能歇太多日子,兄长抽空陪她去书院,前后得耽误一整日。有这空闲,还不如陪陪嫂嫂呢。

“日后你得对嫂嫂好一点,敢对不起嫂嫂,我第一个不饶你。”

语罢,风风火火上了马车,很快离去。

廖齐站在门口半晌,又回了正院,连被子一起将床上的人揽入怀中,头在被子上蹭了蹭:“如意,你真好。”

白如意伸手推他:“你怎么还在?别磨蹭,赶紧送青山去,万一迟了,夫子会不高兴,若因此进不去书院,那多冤枉。”

廖齐搂着她笑道:“妹妹不让我去,让我多陪陪你。”

白如意:“……”

行吧,小姑子贴心,这是好事。

陈青山和当初的彭知礼一样,当日就没能出书院,直接住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