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6 章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1 / 2)

加入书签

第186章·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这位夫人是唯一一位前来陆府拜访过他家郎君的女子,仆从当然记得她。

便行了一个礼,道:“小底怎能忘却赵夫人之风采——不知夫人有何事?可是要寻哪位郎君娘子?”

赵伯陵随口回嘴:“倒也无甚事,只是看见你们此处动静,过来看一眼。”

“你们这……”赵伯陵顿了顿,道:“施粥几天了?”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仆从笑道:“也无几天,我家九郎君得了十五郎君的信件,知了汴河事后,便寄信回来,让我等施粥,这两日刚支的摊子。”

赵伯陵问:“我可能上前一观?”

仆从便立刻将这位夫人带到粥棚前,此处人多,陆寰又忙于施粥,便是看到赵伯陵,也只是遥遥一拱手——虽不够热络,却也彬彬有礼。

赵伯陵也遥遥回礼,随后便在粥棚旁站着,自己沉默不言看着陆家施粥。再过一会儿,陆寰转头一看,便找不到那位夫人了。

‘也不知何时走的。’

念头一闪而过,陆寰也没多想,继续施粥,顺便给粥棚里的百姓把把脉,治治病。

*

赵伯陵自是回了府上,手里拿着路上买的《大薪日报》,眉头紧紧皱着,一见到黄远柔,便低声道:“你看了今日的日报了么?”

这话问得古怪。

“今日的还没看,可是又出事了?”

“官家说话了。”

黄远柔的眉头便也皱了起来。

官家说话,不在朝会说,不与宰执说,而是在一份日报上说,这着实不合规矩。

接了报纸一看,却见是一篇类似于罪己诏的文章。说类似,是因为这非是一份正式的罪己,只是在诉说自己的些许心情、期望,期间夹杂着一些似是而非,好像是要服软的话。

任何人看到这篇文章,都觉得官家是撑不住群情汹汹,要低头了。

“这也是好事。”黄远柔无奈笑笑:“双方僵持下去,受苦的是百姓,听说陆家都开始施粥了……”

而且这几天民间都在讨论此事,官家所受非议极大,也是该服个软,低个头,把这事揭过去了。

赵伯陵笑起来:“你再好好看看?我们的前任状元郎不会连一些词句典故都记不得了吧?”

“哪来的前任?这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黄远柔说完这句,又重新看起那篇“罪己诏”,室内一时安静,看着看着,渐渐有汗水凝聚鬓角。

在那滴汗流下来之前,黄远柔指着文章上的一句话,慢慢开口:“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这句话来自《诗经》,乃是周成王在先祖先父的神灵面前,许下誓言,表示要继承先王遗志,时刻不忘他们的光明业绩。

柴稷在“罪己诏”中引用这话,明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细细一想,先王的光明业绩可不止是善待大臣、善待百姓,还有变法。

有事请奏。”()

????????

?想看白色的木写的《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第 186 章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官家的表情没有变化,仍笑道:“允。”

黄远柔持芴而奏:“臣窃惟国家之治,纲常为重。此前陛下初登大宝,彻乐减膳,斩焉衰绖,不动前政。乃谨守先王之制,以图至治。海内闻之,欢呼雷动,皆曰:此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

“而臣子切切以求善治,未谙时政,未熟礼法,私念之起,朝觐之时,敷奏以言,多是有违先皇定制,未详择其可否,是以烦圣虑则圣不问不理,官无所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