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七章

「小姐,我们跟了沈侍中手下三天,昨天傍晚终於见他们有动静——几个人揣着沉甸甸的布包,绕了三条小巷才往城外去,最後进了破山庙,与几个穿蛮夷服饰的人见面!」

上官蕙的侍卫单膝跪地,头顶的汗珠沿着额角往下淌,连禀报时气息都有些不稳。

上官蕙沉声追问:「他们在庙里待了多久?可有看清楚他们做了甚麽?」

「他们在外面待了也就一炷香的功夫,沈侍中的人没多说话,只掀了布包一角让蛮夷看。後来一个蛮夷指了指庙门,他们就一起进去了。我们不敢靠太近,只看到庙墙根有个不起眼的暗门,他们进去後就没再出来。」

上官蕙皱着眉攥紧帕子:「难道他贪粮饷不只是为了填儿子的赌债?是为了勾结蛮夷?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这要是被御史台查出来,沈家连坟头草都长不齐,她不敢想沈家的人竟在圣上眼皮底下做出这种事。

她在厅内来回踱步,裙裾扫过地面发出轻响,忽然停住脚:「你再想想,他们进庙前还做了甚麽?」

侍卫沉默了一下,又答道:「有个瘦高个的手下,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在蛮夷面前晃了晃,那些蛮夷看见玉佩,才放松警惕让他们进暗门!」

上官蕙眼睛一眯,玉佩???

忽然想起沈二公子之前典当的祖传玉佩,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麽重要的事,该不会是用那玉佩作为接头信物吧?

之前韩卢有描绘过,也不知他有没有保留。

她挥挥手:「我知道了,你们继续盯着那山庙,千万别惊动他们。一旦有新动静,立刻来报!还有跟我父亲说??还是不好??我要去蔺家。」

父亲之前有拉拢沈家的打算,蔺家的人和南方蛮夷有血仇,因为蔺穆安的死,他们比谁都会严肃对待这事,也绝不会走漏半点风声。

说完,她没再耽搁,快步走向内院换衣。

————

自从赵秀才被调去上官蕙的布庄後,韩卢肉眼可见地心情好了,原本每天核账时都皱着眉,现在眉间倒是松弛了。

杜尚若见了,忍不住笑着点他的额头:「你是不是傻?把自己忙得脚不沾地,怎麽还笑得出来?」

韩卢直起身,高大的身影挡住了窗外的阳光,将她笼在一片温暖的阴影里,黑眸里映着她的笑脸:「忙点好,这代表布庄生意旺。以後我们开新铺子的钱,就能更快凑齐。」

他娶她的钱也能快点凑够。

话音刚落,布庄门口就传来上官蕙的声音:「看来我来得不是时候,这麽好的气氛,倒被我打扰了。」

杜尚若脸颊一热,忙转身招呼:「快进来坐,外面风大。」

上官蕙没急着落座,目光直接看向韩卢,语气急切:「小韩,之前你描绘的沈二公子那块玉佩,图纸还在吗?我有急用。」

韩卢见她神色严肃,知道定是出了大事,没多问一句,只转头向杜尚若示意後,便回家去。

杜尚若看着他快步走出布庄,才转头看向上官蕙,有点担忧地问道:「可是沈侍中那边有动静?难不成是发现了你的计划?」

上官蕙摇了摇头,声音压得低了些:「不是,比那更严重??但这事牵扯太大,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怕牵累你们。」

「没事,不过你会不会太勉强了?」杜尚若皱起眉,满是担心:「要是需要帮忙,千万别硬撑,我和阿卢都能搭把手。」

上官蕙却忽然笑了,眼底的沉重散去几分,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朝气:「姐姐放心!我可没那麽娇弱。虽说不能上战场打仗,但查这些琐事丶抓些把柄,我还是能行的,做这种事,我觉得有点大材小用呢。」

两人正说着,韩卢就回来了,手里捏着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他将纸条摊开在桌上,只见白玉底色的画面上,一只玉鹤栩栩如生。他抬头看向上官蕙问道:「这样可以吗?」

「嗯。」上官蕙有见过沈家的祖传玉佩,沈二公子时常拿出来炫耀,定亲没多久後也会让她拿在手上把玩。这次细看,图纸和实物相差不大,用来唬弄人倒是可以。

一旁的杜尚若看了看图纸,又看了看上官蕙急切的模样,忽然反应过来:「你是想仿这玉佩,用它当引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