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3(1 / 2)

加入书签

更是个混账东西,一县百姓还饿着肚子,竟这样堂而皇之打道回府。估摸是预备着等您快到时,再返回此地装模作样,只是没料到您脚程这般快,叫他失了先机,一早便露了马脚。”

“今日话怎生这般多?”崔述微微蹙眉。

“许是在京太久,见惯高官显贵,猝然又回到底下,见着百姓受苦,一时义愤填膺。是我多言,郎君恕罪。”奉和解释完,沉默着收拾下榻所需的物什。

崔述起身站至窗前,透过窗户缝隙往外望去。

甬道尽头,郭成礼仍还立在原处,定定地凝视着这边,眼神幽深。

听闻窗户推开的轻响,靛青色的衣袂一角倏然掩进廊柱之后,失了痕迹。

第85章

◎绥宁县不比政出多门之地简单。◎

夜色渐浓,绥宁县衙后院里的一丛芭蕉上已起了露。

崔述自房内出来,见着已在一旁候了半刻的郭成礼,客气道:“郭知县怎来了也不遣人通传?白白站这般久。”

“怕崔相尚在休憩,不敢惊扰,浅候片刻而已,不劳崔相挂心。”

崔述笑笑,话锋一转:“方才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已在追查当日涉案短兵。”郭成礼拱手,“但当日现场人员混乱,不可能全数羁押,时日已久,恐怕较难再找着凶器。”

“好。不急,郭知县慢慢查吧。”崔述未多加指示,只道,“初来乍到,晚间我自去城内逛逛,郭知县身上担子还重,先忙正事吧,不必随行。”

郭成礼只好住脚,唤来役吏带崔述前往城中最顶尖的酒楼:“宴已备好,崔相自去慢享。”

待崔述带随从走远,郭成礼才极轻地啐了口:“还当是个铁面钦差,不想仍是沽名钓誉之徒。”

绥宁县县城地界并不算大,县衙离酒楼不到一里地,崔述并未乘车,与奉和沿明仪街一路慢行至酒楼,待包间门关闭后,束关蹭地从窗户里跃进来,管奉和要水喝。

“是有多急?路上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了?”虽已入夜,天仍燥热得厉害,奉和边揶揄边替他掺了一杯凉茶。

束关一口饮尽,又自行再斟一杯饮完,才道:“先有山匪之患,后又横生此劫,这绥宁县百姓还真是不易。”

奉和点头表示赞同。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w?ē?n?????????????????o???则?为?屾?寨?站?点

束关细禀道:“当日百姓闹事的原因已差不多摸清。今春南边雨水一反常态的少,这绥宁县地势虽为山间洼地,但两河皆在上游开阳县相汇,宜令河远远绕城而过,难解近渴。况春日一旱,开阳县将上游水一截,下游水愈发不足,自然就更难了。”

崔述“嗯”了一声:“这些先前知州的奏报已写明了。”

“查实无误,知州不曾乱报以脱责。”束关接道,“但此次旱情并非极端严重,按理不至损失如此惨重,致颗粒无收,令百姓要群起围攻县衙的地步。”

“别卖关子了。”奉和在他头上一拍。

束关侧头躲开,径自接道:“查到些蹊跷,去岁末,绥宁县来了几个外地富商,以绥宁稻种产量高质优为由,高价收购,百姓们将手头的稻种都卖掉换钱,过了个还算富足的冬。”

“春耕前,这帮外地商贩再度返回,低价贱卖谷种,本地商户所售谷种与之一比,价高不少,百姓皆买外来谷种耕种。本地富商因失利,还曾雇泼皮上门打砸,当时闹得挺大,那外地商贩报了案,郭成礼在这绥宁城中办事,恐也受这些乡绅不少辖制,草草调解了事,不曾追究,城中不少百姓都知晓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