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3(2 / 2)

加入书签

他们完全理解了为什么陛下这么宠秦王殿下了,换位思考,这样风姿,聪颖,仙童样貌,如果他们自家有这样一个孩子,不宠才不对劲。

见证过如此如灿阳般自信的秦王,此刻,朝中大臣在心中给秦王糊上了滤镜。且在越是年龄大,在先帝时期任职时间越长的官员心中,这个滤镜便越厚。

这也是后世那么热衷于探寻为什么其他皇帝这么做被朝臣喷死,但换成明文帝,朝臣们不仅不喷还夸个不停的原因。

因为,人本能的追逐光啊。

任何见过秦王的人无不为那骄傲的灿阳吸引,而且,秦王的决策都有实事印证,那是对的,并且还会率先在一部分地区实行看看效果,好的才会实施。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好消息:御史大夫的这一番弹劾无疾而终,陈王他们不仅没有被昭武帝批,而且这一番作为还成了他们自信骄傲的大国风范的证明。

坏消息:这是秦王开口为他们辩到的。

陈王想到这,就冷冷的扯了扯嘴角,还不如让他被弹劾成功呢。

这证明虽然能在一定程度让他的名声更好,但,如鲠在喉,这是来自被他认为是潜在敌人的……

都说诸皇子中康王最是骄傲,堪称是目中无人。但谁能说,陈王他们就不骄傲?

同是天潢贵胄,康王的傲浮于表面,而陈王他们的傲则隐藏在骨子里,某种意义上来说,陈王他们比康王还要骄傲——他们自信于有能力,能够掌握手下的势力,而不是像康王那样,几乎事事都听苏齐贤的。

现在,骄傲的陈王却受到了来自他认定的潜在敌人为他名声上撒上的金鳞,是好处不错,但这却是顾丛嘉拿了大头之后的剩余,好似施舍。

敌人,好处,剩余,陈王从来没觉得这几个词这么恶心过。

赵王也是同样,脸色铁青。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结束了这一番针锋相对。

当然,这也是因为陈王已经拿到了赵王准备的寿礼,没错,赵王的寿礼也无故消失了,这一次扯平,又有顾丛嘉那为此次战况辩解的恶心事情在,陈王便收了手。

赵王,赵王被压着打,只偶尔能反击,他巴不得顾墨收手,现在顾墨收手了,他是闲的再去惹。

雍郡王和楚郡王亦是如此,被恶心到了。

所以,京城一下子就风平浪静起来,仿佛那之前的针锋相对,缠缠绵绵都不存在似的。

外邦使团自然想要问一下此番变化的原因,当他们拿着一点金银珠宝登门时,他们却惊奇的发现,这些官员竟比之前都趾高气昂了不少。

嗯?

这些使团出使大周这么久了,怎么会没弄清这些周朝官员的态度——总的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