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3(2 / 2)

加入书签

不仅是他,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都有些惊讶,原本以为要迎来陛下的怒火了,但,陛下此时竟然还算平静。

底下一众人惊讶的神情昭武帝看在眼里,却不想对他们解释什么。因为他们来向自己禀报此事,所以此时昭武帝态度也还好:“此事朕知晓了,下去吧。”

一行人恍恍惚惚的下去了,昭武帝的反应与他们所设想的完全不同。

“他们倒乖觉。”

昭武帝平淡出声。

京中流言至此,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早前,京兆尹就上了折子,讲了他抓两个口出狂言醉酒书生的经过,重点描述了京中百姓对此的群情激奋。

京兆尹最近可忙碌了,以往一两个月也不见人报案的,现在一天有三五波人上前报案——都是发现周围有人对陛下不敬的,虽然说他们的重点在于顾丛嘉谋害苏昭仪,但,谁在乎,百姓不懂,他们只知道这几个人对陛下不敬,说陛下坏话!

这样的情况下,昭武帝也就没多关注京中的流言,毕竟,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一个是明天的殿试,一个,之前昭武帝觉得顾丛嘉的秋乏不太正常,但太医院却没诊出什么来。

昭武帝相信他的直觉,不管怎么样,在顾丛嘉身上,昭武帝是万分冒不得险的。

这两件事牵扯了昭武帝的大部分注意力,京中流言有百姓报信,京兆尹镇压,暂时闹不出什么,所以,昭武帝是知道流言的,但他暂时腾不出手去管,也就没管。

不过,庄文君他们来向他禀报这件事倒是出乎了昭武帝的意料,虽说文武百官便是皇帝的眼睛,他们又是他的心腹。

但,这是明面的说法,纵观历史,真的老老实实充当皇帝耳目的大臣屈指可数,且,还都是御史。

欺上瞒下的官员才是多数。

右相,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大将军,他们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充当皇帝耳目,而且禀报他这件事,要是他是第一次知道,估计他们还要承担他的怒火。

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完全可以不做,因为顾丛嘉,昭武帝心中只会对吴武有意见,但他们做了,昭武帝就少不得夸赞几句。

“去,给诸位爱卿赏赐白银百两。”

苏禾收起惊讶,恭敬:“是。”

这一件事,在朝中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花。

在朝为官的都知道,当今抠,尤其在银钱方面,抠的不行。

不管什么人犯什么错,有一项处罚一定是罚款,最近的实证就是,礼部尚书被罚了十五万两,康王,陈王,雍郡王,楚郡王因福仙楼之故,处罚有重有轻,但无一例外都被罚了两年俸禄。

所以,在当今的赏赐中,银钱是最罕见的,也是圣心所在的明证。

这一下,无数羡慕嫉妒的目光都投向了几座府邸,但因为这几人以前就是众所周知的陛下心腹,所以,这水花也就说不上多大。

而接到赏赐的几人却没有其他朝臣想象的开心,从宫里回到自己府邸,早上还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已然不见,再加上昭武帝那不同寻常的态度,他们还有什么猜不到的。

陛下怕是早就知道了……这么一想,众人冷汗都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