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4(1 / 2)
在离东城门不足二里,离东市只有四里。只是离位于东市西北角的仁和楼有点远,将近六里路!
七人可惜早上不能去仁和楼送外卖。
这大哥对他们当真尽心,听出几人意图赶紧提醒,可以去吃饭,不可以到仁和楼做事,否则会被御史大夫、礼部尚书、礼部右侍郎府上的人发现他们和薛理沆瀣一气坑骗他们。
七人顿时感到后怕,赶忙表示以后去东市南边送外卖。
至于能干几天,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薛理也没指望他们能安定下来。薛理提议买个小院有个落脚点,是想着人一旦有了牵挂,无论以后做什么都会先思考。比如跟人动手时就会想想,放着刚买的房子不住,去蹲大狱,值得吗。
他们选择息事宁人,京师兴许就少死一人,刑部就少一件凶案!
这是薛理的目的!
此时御史大夫的夫人还等着薛理被打。
第152章 番邦来使
林知了认为春节吃的好, 食客们肚子里有油水,年后出来点菜吃饭的人不多,因此食材减半。
然而早上的食客不比年前少,着实令她始料未及。
林知了想探听一下是不是京师年年都是如此, 便趁着熟客到柜台结账, 故意说:“我以为今天没有多少人。没想到商铺都开门了。刚才人多的时候我感觉店里全是街坊四邻。大家很忙吗?”
熟客闻言很是意外:“你不知道?”
林知了奇怪, 她该知道什么。
熟客:“我想起来了, 薛大人是在刑部。薛大人好像打过礼部尚书?他不知道礼部的事也正常。”
打过礼部尚书就不能知道礼部的事?这是什么逻辑啊。林知了愈发糊涂:“礼部怎么了?”
熟客:“你天天在店里,应当没留意,东市多了许多番邦人。都是来送贡品的。因为咱们的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 所以番邦来使看见什么买什么。跟钱不是钱似的。过几天他们就走了, 商户可不得趁机清库存。刚才我路过茶行,感觉全是番邦来使。
“以前一年来好几次, 听说有些小国送的财物还没有沿路在驿馆吃得多, 陛下还要接见他们,嫌花钱买罪受,就依照路程叫周边几个大国一到三年来一次, 小国就不必了。我觉得无论大国小国喜欢来京师都是因为京师要什么有什么。
“先前我还奇怪,礼部尚书和侍郎都要放弃祖宗家业了,陛下怎么还用他们。现在看来定是因为没了他们,礼部小吏不知道怎么接待番邦人。”
林知了经常早饭前去市场,这个时候很多坊间百姓还没起,来做客的番邦人不可能早过百姓, 不怪她没有碰到,“可是接待番邦使臣的不是鸿胪寺吗?”
熟客对三省六部和金吾卫、大理寺较为熟悉,以至于愣了一瞬才想起来问:“鸿胪寺不是管读书人的地方?”
林知了:“——不是。像院试、乡试、会试,这类归礼部。礼部也管番邦事务, 但是同鸿胪寺一同管理。没了礼部尚书,有鸿胪寺卿在也能把事办好。”
熟客:“那陛下留着他们做什么?”
林知了:“可能因为番邦使臣快到了,陛下觉得家丑不可外扬。等人走了,再料理他们。”
熟客点头:“林掌柜,你要多准备些食材。我刚才看到拉面竟然没了。这怎么行。仁和楼也是皇家酒楼,可不能叫蛮夷觉得皇家酒楼要什么没什么,皇家就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i????u???é?n?2???2????????o???则?为?山?寨?佔?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