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4(2 / 2)
牛肉面东家就问仁和楼的东西贵不贵。
街坊实话实说,猪肉面一份十五文,肉块就他指甲盖那么大,加上肉汤最多三两。
这位面店东家闻言就说贵,猪肉才十五文一斤啊。
街坊前几日熬猪油问过肉价,一斤十五文是指瘦肉,肥多瘦少十七八文,碰到肥肉雪白的要二十文。街坊不想跟他争论,“仁和楼最好卖的其实是点心。那个雪衣豆沙听说全京师独一份,皇帝都没吃过。鸡蛋糕只有西市一家店在买。要担心也轮不到你俩,应该是丰庆楼的掌柜。”
丰庆楼的掌柜的昨晚从食客口中听到仁和楼只有两样点心,一样是红豆做的,一样是鸡蛋糕,压根没往心里去。盖因他认为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一天。仁和楼昨天生意好只是坊间百姓贪鲜,过几日便无人问津。是以都不曾叫伙计买两样尝尝。
牛羊肉面店的两位东家听了街坊的话放心归放心,却不敢大意。熟客明显发现他俩比以前和气,只以为他们遇到了什么好事。
言归正传,素日东市商户未时左右用饭,有的是申时左右连同晚饭一起。
林知了就把晌午开门的时间定在午时三刻。
然而离午时还有一炷香,店门被拍得砰砰响。林知了拆开一块窗板朝外看去:“谁呀?”
“林掌柜?”来人是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身着长袍,但看料子,像是棉布,走到窗前就指天空,“晌午了,怎么还不开门?”
林知了不认识他,但是知道她姓林,估计昨天来过,“红烧肉还没好。开门也是叫大家在店里等着。”
来人表示不介意等上半个时辰。
话说到这份上,林知了不能把人拒之门外。请他稍等片刻,她把几扇窗打开,又去开门。
这人进来就找个位子坐下,熟门熟路地显然不是第一次。
其实这人不是昨天来过,而是早上,李珩的小厮。早上来的时候店里很忙,他们进来直奔二楼,结账的时候出面的是另一位,他没跟林知了打过照面。
此番也不是李珩叫他来的。
仁和楼早餐有小米粥、八宝粥、胡辣汤、豆腐脑、豆腐干笋骨头汤,还有拉面、刀削面、油饼、烙饼,饼里夹里脊肉,面里可以放红烧猪肉丁、煎蛋和炸蛋,除了这些还有蒸包、蒸饺、水晶饺、水煎包和鸡蛋煎饺。
这些食物都排在店内青石案板上,林林总总,看起来很多,唯独没有小孩子爱吃的鸡蛋糕和过油炸的雪衣豆沙。也没有昨日李珩送回家还有点外焦里嫩的松鼠鱼。李珩的几个侄子侄女无比失望,因为他们昨日尝过这几样就喜欢上。
李珩答应晌午带他们过来。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东宫找他有事。那几个孩子要自己来,可惜被长辈果断拒绝,只因小厮仆从管不住他们,放他们出去,不会安安分分地只用饭,便派个小厮过来。
薛二哥听到店里的动静,进来一看,毫不意外,以前在丹阳开店经常碰到食客提前过来。
薛二哥把几个炉子烧的炭火点着,看来木箱子里的炭,暗暗记住下午带伙计出去买炭和木柴,随即喊两个洗碗工把笼屉端过来。
五层笼屉分别是馒头、包子,蒸饺、水晶饺和蛋糕。水开上锅蒸,洗碗工之一看着火,伙计把炸了一遍的里脊端进来,又有伙计把做好的红烧肉丁、煎蛋和炸蛋端进来,紧接着刘丽娘和一男一女两位厨子端着面盆进来,这三盆面分别是拉面、刀削面和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