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2 / 2)

加入书签

嫌隙一旦产生便难以消除,更何况是帝王父子,这些也算是给宋承嵘一个警告。

出师大捷,赵玉屿胃口大好,搓了搓筷子舀起一筷子面条大快朵颐。

旁桌那人又像模像样低声说道,朝廷本是想将渝州城焚烧一空,免得瘟疫传染给帝都。

一旁有人顿时啐了一口:“他们那些达官贵人的命是命,咱们的命就

不是命了?都是两个眼睛一个□□,上面吃下面出的,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连忙拦住他:“你小点声,不怕被人听到。”

那人冷笑一声:“他们有本事将我抓进大牢里杀了,丧尽天良的东西,反正本来也是想要烧死咱们!我全家死得就剩我一个了,我还怕什么!”

他说着说着哽咽起来,七尺糙汉眼眶一红,端起面碗掩着脸吃了个见底。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沉默下来红了眼,这段地狱般的日子,谁家没死几个人。

众人虽然恍若忘记了那段苍白惶恐的过往,但人人皆知如今这惬意松快的日子背后是面对亲人遗骸日日夜夜的哀恸泣下。

如今城外十里亭旁,已成众坟冢,分不清是谁家的儿女,谁家的爹娘,只能共携酒盏,冥纸洒祭众生。

能活着已是万幸。

赵玉屿吃着面条,听到旁边夹杂在吸溜咀嚼声中难忍的抽泣,叹了口气,也有些吃不下面了。

子桑见她放下筷子,问道:“怎么了,他们吵到你了吗?”

瞧着他冷下的神色,赵玉屿连忙按住他的手:“没有,我没事!”

她犹豫片刻,还是缓缓问道:“子桑大人,你就一点也不心酸吗?”

她捏起小拇指尖,“那怕只有一点点。”

子桑面色如常:“有何心酸?这世上每日都会死人,我还能成日给他们哭坟去?”

赵玉屿道:“可是瞧见他们为了自己的亲人伤心就会想到自己啊。子桑大人,是人都有在意的东西,你一定也有的。”

她思忖着,“比如说……比如说猴大,如果有一天猴大不在了,你会难过吗?”

子桑道:“不会,不过我会替他报仇。”

赵玉屿却道:“你方才说报仇,可支撑仇恨的动力是愤怒和痛苦。如果你不难过,那你不会想要替猴大报仇,而是觉得万物只有定数,猴大死了就死了,那才是真正的冷漠。”

她望向子桑,“或许在你说出报仇的那一刻,其实你的心里就已经为猴大可能的离开而难过了啊,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子桑不置可否,他其实从未想过这些问题。

对他而言,猴大是一直在他的身边从未离开过的陪伴,多年来已经成为了他习惯的一部分。如果有人伤害了猴大,那他就必定要让那人付出代价。

这就是在意吗?

子桑不知道,也无所谓,他一向随心而活,想到什么便做什么,并不在意原因也不在意结局。

“俗话说以己度人,子桑大人,当你为在意的人和事而难过时,那种心中酸涩的感觉同这些人此刻为亲人而哭泣的情绪是相通的。这便是对于世人的共情,对于悲情的怜悯。”

子桑搅起一筷子面,或许吧,但他并不想有这种情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