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章 122【强项令】(1 / 2)

加入书签

第123章 122【强项令】

仪真县城位于扬州府城西面五十馀里,两地有官道相连,骑马一般耗时两到三个时辰。

薛淮骑术娴熟,江胜和另外四名护卫比他要更胜一筹,但是一群府衙胥吏明显跟不上节奏,薛淮只好在途中歇了一阵,等抵达仪真县城已是午后申时出头。

此番他并未微服私访,府衙先前已经行文各县,像江都县便提前做好准备,将相关卷宗和人员都召集至县衙大堂,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流程。

然而一行人在仪真东门被拦了下来。

城门巡检见到官道上数十骑飞驰而来,险些吓得让人立刻关闭城门,直到对方提前放缓速度,他才紧张不安地喊话让对方停下。

片刻过后,巡检带着十馀名兵丁上前,拱手问道:「敢问大人高姓大名?可有公文在身?」

江胜策马上前,正色道:「府衙同知薛大人前来巡查仪真县,难道你没有事先接到县衙知会?」

巡检愣了一下,朝江胜后面的薛淮望去,不禁暗暗咋舌,这位同知大人可真年轻!

他连忙摇头道:「回上官,小人并未收到知会。」

江胜不愿为难一个小小巡检,便从行囊中取出公文凭证,下马交给对方查验。

巡检匆匆看了几眼,迅速将公文凭证还回去,快步来到薛淮马前,躬身行礼道:「小人仪真巡检常文,拜见厅尊!」

薛淮面无表情地说道:「常巡检,请你安排一人作为向导,带我们去仪真县衙。」

「小人领命!」

常文扭头喊来一名机灵的下属,叮嘱他用心办事。

他望着数十骑进入城内,回想薛淮年轻冷峻的面容,不由得叹道:「县尊,您这又是何苦呢?」

另一边,薛淮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前行,既不会惊扰城内百姓,也能实地观察这座运河重镇的风貌。

仪真县城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之处,乃大燕漕盐命脉咽喉,承担淮盐和南方漕粮中转之责,与薛淮之前见过的临清颇为相似。

因为紧邻长江的缘故,仪真县饱受水患的困扰,每次长江洪水泛滥,此地境内都会受灾。

再加上商贸发达的缘故,仪真县贫富悬殊的情况格外严重,一边是依靠漕运和盐业腰缠万贯纸醉金迷的富绅,一边是因为水患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只能靠着在县城西面运河码头做苦力维持生活。

薛淮对此的感受非常清晰。

城内消遣去处林立,亦有很多人穿着粗布衣裳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富贵气息和穷苦景象交错汇聚,编织成一幅世情冷暖的画卷。

「厅尊大人,县衙到了。」

负责带路的兵丁恭敬地说着。

薛淮微微颔首,旋即下马向前望去。

和威严肃穆的江都县衙相比,仪真县衙要显得简朴许多,并非是指建筑规制的缺漏,而是门前没有彰显官府威仪的衙役,匾额亦因风雨的侵袭褪色。

薛淮在门外等了一阵,里面才有两名官吏急匆匆地跑出来,慌乱地行礼道:「卑职拜见厅尊!」

他们气喘吁吁地做着自我介绍,左边那人是仪真县丞卢静,右边则是县衙礼房司吏孟宇。

薛淮平静地问道:「章知县何在?」

卢静紧张地咽着口水,应道:「回厅尊,章知县上午便离开县衙,带人前往西南巡查江堤去了。」

薛淮不置可否,迈步进入县衙,余者连忙跟了上去。

县衙之内很安静,薛淮一路走来只见到小猫两三只,显然大部分官吏都已外出。

卢静连忙解释道:「厅尊,因为夏汛将至,章知县担忧去年水患重现,近来发动县衙官吏检查各处江堤与河堤状况。卑职负责留守县衙,若是百姓有纠纷需要决断,便由下官先行处置,等章知县回来再向他禀报。」

他这番解释倒也合情合理,从侧面能看出知县章时勇于实干,不过跟随薛淮前来的府衙属官却觉得章时这是故作姿态。

进入二堂,薛淮坐下用茶,泰然自若地揉了揉大腿。

即便他没有松懈,每天都会花点时间练习江胜传授的拳法,但这副身躯依旧不够强壮,赶了大半天的路难免双腿酸痛。

「卢县丞。」

王贵开口问道:「不知贵县可曾收到府衙行文?」

卢静心中一叹,赔笑道:「五天前便收到了,亦知厅尊会在这两天驾临敝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