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121【心有灵犀】(1 / 2)
第122章 121【心有灵犀】
今日沈园格外喜庆,盖因家主沈秉文在离开将近两个月后,终于返回家中。
他不在的这段时间,从杜氏到广泰号的掌柜管事们,总觉得少了主心骨,虽说不会影响商号的正常运转,但是面临重大决策之时,难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从这就能看出沈秉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沈秉文时年四十三岁,他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二十年前,沈秉文的父亲因病去世,他临危受命接手沈家,扬州各大豪族趁势发起对广泰号的围剿,在这般四面楚歌的境地中,沈秉文顽强地支撑将近五年,直到薛明章履任扬州知府,二者一见如故,由此展开一段令扬州豪族不堪回首的强强联手。
如今广泰号涉足织染丶钱庄丶漕运和盐政四大行当,早已不是当年群狼环伺丶风雨飘摇的处境,只要不招惹京中那一小撮最顶尖的权贵,单凭扬州豪族已经很难威胁到沈家的安危。
午后,刚刚见完几位大掌柜的沈秉文来到沈园东苑,这里是沈青鸾居住的小院。
丫鬟们见到家主老爷连忙行礼,沈秉文微微颔首,径直来到东厢书房。
「给爹爹请安。」
收到消息的沈青鸾连忙迎了出来。
「先前在你娘亲面前,我不好多说什麽。」
沈秉文示意女儿坐下,温言道:「鸾儿,你这段时间清减了些,不过精气神倒还好。」
他气度儒雅如谦谦君子,纵然年过不惑依旧能看出轩昂疏朗,与很多钻在钱眼里的商人截然不同。
其实当年要不是沈家遭遇变故,沈秉文本有希望乡试中举,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他被迫肩负起保住家族基业的重担,此后便没有机会继续参加科举。
沈青鸾闻言抬手摸了摸脸颊,问道:「爹爹,我真的变瘦了?」
「嗯。」
沈秉文点了点头,道:「应是思虑有些重的缘故。」
沈青鸾听出父亲的言外之意,她登时有些害羞,轻咳一声道:「那是因为爹爹一走就是一两个月,又不告诉娘亲有何要事,我肯定会十分担心爹爹呀。」
「原来如此。」
沈秉文恍然,似笑非笑道:「我还以为鸾儿是在担心薛同知无法应付扬州的豺狼虎豹。」
「爹爹怎能这样想呢?」
沈青鸾不依道:「女儿当然最在意您!」
沈秉文不再打趣,颔首道:「好,爹爹相信你。鸾儿,方才你娘亲对我说,薛家哥儿一表人才前程远大,两家又是知根知底的世交,既然他尚未定下亲事,那与你便堪为良配。你娘亲让我寻个时间专程去拜访薛家哥儿,探探对方的口风,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女儿的婚事当然要由爹娘做主,哪里轮得到女儿置喙?」
沈青鸾按下心头的雀跃,又道:「只是薛世兄前天已经离开府城,他这次要带着府衙属官巡视各县,顺带解决一些积压多时的公务,一圈绕下来恐怕需要两三个月。爹爹回来得不太凑巧,早两天还能见到他。」
沈秉文感慨道:「确实有些可惜。我接到你娘亲的信便准备返程,只是杭州那边的事情悬而未决,不得已耽搁了几天。」
沈青鸾对此颇为好奇,便问道:「爹爹,你这次去杭州究竟是为了何事?」
沈秉文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轻声道:「商议出海之事。」
「出海?」
沈青鸾一怔。
大燕海禁之策历来有之,不过到了太和年间已经没有那麽严苛,水师衙门对民间商贸出海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会派战船在近海为商船护航,防备海盗和倭寇的侵袭,以此来收取报酬。
「近几年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沈秉文徐徐道:「虽说广泰号已在江南站稳脚跟,但是面对的竞争愈发激烈,这样下去难免会陷入困境。此番我去杭州,便是与几位茶商丶瓷商和布商,一同商议出海拓路之事。先前我许你北上入京,将布庄和钱庄开到京城,亦是因为这方面的考量。」
沈青鸾微微蹙眉道:「可是我听人说,现在海上很不太平,出海风险很大。」
「这是自然。」
沈秉文从不因为沈青鸾的女儿身而轻视,尤其近几年她的眼界提升迅速,他也愿意与她分享一些心得,因而道:「出海是大势所趋,只不过从商船到护卫诸事都需要从长计议,因此这次我与那几位只达成初步的意向,后续还有很多细节要磋商。」
沈青鸾没有对此发表过多看法,当下出海于她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了解其中内情。
她忽地想起一事,便略显热切地说道:「爹爹,薛世兄在离开府城前,曾让随从送来一封信。他说公务在身不得滞留,无法亲自拜望爹爹,所以特地手书一信,让我转交给爹爹。」
「哦?」
沈秉文登时来了兴致,问道:「信在何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