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两万精锐,灰飞烟灭(2 / 2)
原来这才是赵德秀隐藏的杀招!
刘继业的这声惊呼还未落地,许多疾驰而下的火矢就已落入人群中。
有汉军的战袍被点燃,火苗顺着衣襟往上蹄,他疯了般的扑打,却惊恐之下撞进旁边的人堆里,瞬间带起更多火团。
山道太长,左右又都是崖壁,很多后面的士卒,无法清晰看见前方发生的事。
他们只看见前方火光乱晃,惨叫声连连,求生的本能让他们连忙调转方向,
想冲出这鬼地方。
可后路早就大量的同袍给挡住了。
火矢射中谷道中的枯草,瞬间带起了大片浓烟,浓烟裹着味火星不断往上翻,把幽深谷道映得通红。
相比于人,骑兵的马更怕火。
在火星溅到那些将领的马匹上后,北地骏马为挣脱火星,猛地挺立起来,将背上的将领直接甩到地上,随后疯了似的左右乱冲。
许多战马与士卒撞在一起,马的悲鸣声与士卒的哀豪声响彻谷道。
混乱像野火一样蔓延。没人再管军令,没人再看方向,所有土卒都在推,
踩踏丶尖叫。
崖顶的宋军还在继续射箭。
火矢一支接一支扎下来,有的射在崖壁上,引燃了枯燥的树枝,烈火顺着崖壁迅速往下蔓延。
有的射在人堆里,衍生出更多的火团在人潮里滚来滚去。
宋军手中的弓弦震得他们手臂发麻,却没人停手。
战争向来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无半点温情可讲!
谷道里的火光越来越旺,谷道中的大量惊惶嘶吼已慢慢变成濒死的鸣咽。
伏牛山,在这一刻已彻底成为炼狱!
数万人的溃兵浪潮,很快便席卷至伏牛山外。
而正当这股浪潮要不管不顾冲入伏牛山时,伏牛山内进发出的强烈火光镇住了他们。
这强烈的火光让数万溃兵感到惊惧,
是天上的太阳,落在眼前山中了吗?
产生这种错觉后,数万溃兵哪还敢继续入山。
数万溃兵,因求生而一路奔逃,自不会白白送死。
呼啸的山风卷着刺鼻的焦糊味掠出山外,这阵阵焦糊味,促使这数万溃兵在伏牛山外慢慢恢复了理智。
理智一生,许多溃兵的身体就被强大的疲惫感所侵袭。
前有「太阳坠地,火光冲天」,后有「数方宋军,一路追杀」,这进退失据的境地让失力的溃兵们,不由躺地痛哭起来。
在众多溃兵渐感绝望时,赵德秀率着三千控鹤军亦来到了伏牛山外。
溃兵们,实在是太能逃了。
这一路让赵德秀追的好辛苦。
赵德秀有些体会到,历史上耶律休哥的无奈感了。
得亏在战前赵德秀好好激励了一番士气,不然这麽高强度的行军,宋军早就受不了了。
当数千杀气腾腾的宋军出现后,震天动地的求饶声落入了赵德秀的耳中。
望着地上那些痛哭求饶的数万溃兵,赵德秀眼中满是晞嘘。
一直率军追在溃兵后方的他,是亲眼见到汉军精锐如何被这股洪流硬生生吓入了伏牛山中的。
本以为这一股溃兵洪流,能帮他拖延住前方的汉军精锐就好。
万万没想到,这一股溃兵洪流竟直接帮他一步到位了。
数方溃兵既能在失去理智后,成为势不可挡的滔天洪流,又能在恢复理智后,成为无力痛哭的待宰羊羔。
人性之复杂,向来如此。
赵德秀并不是嗜杀的人。
不同于那两万河东精锐,这数万溃兵中大多是汉军各地抢来的民夫,对北汉并没有归属感。
而溃兵人数再多,在恢复理智后,对精锐的宋军亦是造成不了危险的。
权衡利弊后,赵德秀下令道:
「降者不杀!」
随着赵德秀的一声令下,数千宋军开始齐声高喊起这句话。
当数千宋军的「纳降声」响彻在伏牛山外后,代表着宋军对汉军的这一场歼灭战,已然大获全胜。
经过一夜的时间,伏牛山内的火才大致停息。
第二日清晨,赵德秀站在了谷口处。
从赵德秀的视线望去,谷道内有些地方,还有小火在跳跃着。
而在前方谷道中,原本拥挤的人潮已变成了堆叠的户山。
在一些宋军的监督下,大量汉军民夫进入谷道中搬运着户体,清理着战场。
尸山中,有的身体被烧的焦黑,有的肢体扭曲,已经辨不出人形。
这宛若炼狱的一幕,吓得众多民夫脸色苍白,有些更是控制不住的在一旁呕吐起来。
惊惧万分时,众多民夫心中深深烙印下了「不可反抗赵德秀」的念头。
而有这念头的,又何止是民夫呢?
当幸存的一些汉军将领,被带至赵德秀身前时,他们看向赵德秀的目光中充满了惊恐。
两万精锐,灰飞烟灭,这全是眼前这位的手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