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同回西海,神通小术(1 / 2)

加入书签

第174章 同回西海,神通小术

姜义闻言,眉梢轻轻一挑,心头那份御风而行的快意,悄然沉落了下去。

对面,姜亮那香火凝成的身影依旧平稳,声音却添了几分祠堂里少有的郑重。

「爹,孩儿虽未亲历,只在城隍庙中与同僚闲话时,偶尔听得几句。」

「咱们这南瞻部洲,妖氛早被荡涤一清。可那西牛贺洲,却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他语声沉凝,不带半点菸火气,倒真有了几分神祇的威严。

「那地方,说是妖魔遍地,精怪横行,也非虚言。寻常的占山为王,啸聚一方,已不足为奇。」

「更有甚者,公然占了城池,聚啸成国,自称妖帝魔皇,与左近的神祇土地时有争斗,猖狂至极。」

说到此处,他微微一顿,目光落在父亲身上,话语也软了几分,复又变回了人子的口吻:

「爹爹如今虽已破境入道,根基稳固,到底时日尚浅,于那些护身保命的神通法门,终究是缺了些火候。贸然西行,孩儿实不敢说,是福是祸。」

姜义静静听着,并未言语,只那双老眼微垂,像是在打量着脚下的青砖。

经小儿这麽一提,他心头那点前世记忆,倒也跟着浮上来几分。

是了,从这后山一路往西,也不知藏着多少妖洞魔窟。

便是其中不起眼的小妖,怕也有些半步化形的道行,比之前山那三只尚不成气候的老妖,不知要厉害多少。

更遑论那些个妖中大王了。

念及此,姜义当即点点头,面上那点沉吟之色散去,换作一片了然。

看着自家小儿,神色坦然:「你说的在理,此事,是为父想得简单了。」

想着那位西海三太子,还要在那鹰愁涧里受几百年苦楚,姜义这头,倒也真不急于一时。

心念一转,他又抬眼,看着祠堂里那道淡淡的身影,出声问道:

「锋儿与锐儿那边,近来可有消息?」

姜亮似是早料到有此一问,径直答道:

「洛阳那边递来的军报,锐儿正在羌地镇抚部族,眼下虽无甚麽大功,倒也算稳妥。」

他顿了顿,才继续道:

「至于锋儿那边嘛……日子还是照旧。大多时候,不是在鹤鸣山上修行,便是关起门来炼丹,日子过得倒也清净。」

姜亮说得颇为轻巧,话语里听不出什麽波澜。

可姜义却从这「清净」二字里,听出了几分无奈与不忿。

天师道,毕竟是张天师留下的道场,与那些只讲究个闭门清修的寻常山门,路数不大相同。

要想在门内出头,光有修为道行是不够的。

须得下山历练,斩妖除魔,济世救民,如此方能积攒功德,打出自己与师门的名声。

生前有大功,死后魂不昧,日后才好凭着这份底蕴,由本门长辈接引,入得神谱,获封道家护法神明,享万载香火。

自家那孙儿姜锋,既是天师亲传,这般年纪,本该是跟着师长四处奔走,积攒声望的时候。

当初姜明将那根棍子与五个铜箍交予他,存的也正是这般心思。

哪曾想如今,却落得个每日只在山上修行炼丹。

这日子,说得好听些,是清修。

说得难听点,便是投闲置散,任其旁落了。

孙儿被鹤鸣山冷落一事,姜义一时也想不明白,更无甚良策。

正沉吟间,只听姜亮又继续道:

「倒是西海那边,前些日托人传了信来。说是镇海珠与西海龙脉,经这些年温养,已恢复得七七八八。」

「当初送来鹤鸣山修行的那些龙子龙孙,如今可自行抉择去留。」

他话音稍顿,补了一句:

「锋儿与敖玉也在思量,是否要将小鸿儿,先送回西海龙宫里去。」

姜义听着,那双本已垂下的老眼,却又缓缓眯了起来。

半晌,他忽地开口,语声平淡:

「既然在那鹤鸣山不受待见,索性,便让锋儿随着她娘俩,一同去西海,如何?」

当初送姜锋上山,为的本就是道门那手炼丹的本事。

后来得了天师青眼,这才动了心思,想为他搏一搏那护法神的前程。

如今看来,这条路不知为何,却是走不通了。

既然如此,倒也未必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天师道的修行法门,说到底无非丹符二字。

姜锋那手炼丹画符的功夫,已学得大差不差。

而西海旁的不说,天材地宝总是缺不了的。

他以龙宫驸马的身份过去,有用之不竭的灵药奇珍,修行起来,只怕比在鹤鸣山上坐那冷板凳,还要稳当几分。

姜亮听了,沉吟片刻,那神祇的面容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凡人思忖的神色。

「爹的意思,孩儿明白了。」

他缓缓点头,「回头我自会与锋儿分说一声,也看他自家是个什麽意思。」

片刻后,他又补充道:

「毕竟依锋儿所说,山上诸位师长,包括当代天师本人,一直都对他照料有加,也颇为器重。只是也不知为何……」

话到此处,便停住了,馀下的意思,尽在那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里。

姜义心中依稀觉得,此事或许与当初文雅拜入老君山,解了那场天下疫病有关。

但终究是自家揣测,无有实证,此刻也不好贸然开口。

他只摇了摇头,将此事暂且放到一旁,抬眼看着小儿那愈发凝实的身影,话锋一转:

「不说这个了。亮儿,你如今也当了这许久的神仙,可有法子,弄些个正经的法术神通来?」

「咱们家如今,修行的法门不缺,药材灵气,也还算够用。唯独缺的,便是这真正能拿来对敌护身的手段。」

他语声平淡,却字字落在要处:

「不然空有一身修为境界,真遇上事,却无半点超凡的手段,终究是要吃亏的。」

姜家如今能接触到法术神通的渠道,委实不多。

天师道家大业大,规矩森严,护法神通乃是门派根本,轻易不得外传。

孙媳妇敖玉那是西海龙族,一身本事大多刻在骨血里,是天赋血脉,想教也无从教起。

思来想去,他便只能将主意,打到眼前这个当了神仙的小儿子身上。

姜亮见父亲目光投来,那香火凝成的神魂飘忽了片刻,似是在心中计较。

「孩儿与城隍庙的同僚们,平日施法行事,大多是凭着神印,借着香火。」

他缓缓开口,语声平实,「这些法子,说到底是神道的权柄,非是修行的功夫,寻常人学不来,也用不了。」

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孩儿手下那些个阴神鬼差,倒是有些路数。」

「其中不少,是生前正经修行过的,只因道行尚浅,又无足够阴德,这才在死后被挑中,来阴司当差,吃口安稳饭。」

「孩儿平日里,与他们也算相熟。若施些恩威,想来讨要几手法术来学,想来应当不算难事。」

说到这,他却又先给姜义交了个底:

「只是,以他们那点微末道行,想来也不会什麽惊天动地的大神通。爹爹心中,可莫要期待太高。」

姜义听罢,心头已是一片了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