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1章 俄国佬你赢了与扫烟囱的小孩(1 / 2)

加入书签

第251章 俄国佬你赢了与扫烟囱的小孩

转眼间,《血字的研究》已经在伦敦连载了好几期的内容,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血字的研究》无论是在公众那里还是文学界都引起了莫大的反响。

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追读这篇小说,都在跟别人讨论这部小说的剧情,并且一旦在报纸上看到相关的评论文章就忍不住将自己的目光停留下来,甚至说还主动向报纸和杂志投稿相关的内容。

公众的热烈反响无疑在倒逼报纸和杂志们进行一定的妥协和让步。

部分原本还持负面看法的报纸和杂志如今已经逐渐改为赞美,最不济也是个中立,毕竟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伦敦的很多绅士们都喜欢这个故事,在这种情况下,难不成还要跟大部分人作对吗?

就这样,时至今日,当出版商贾帕斯再次拿起那些最开始批评米哈伊尔的作品的杂志时,他先是看到《雅典娜神庙》评论道:

「……在一众描摹伦敦街景丶穷苦工人与放荡青年故事的作家之中,有一位作家以严谨的逻辑和奇异的科学兴趣,开辟了小说的全新领域。

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侦探小说』这一新体裁的诞生。」

随后的《文学公报》则更为露骨:

「伦敦文坛久未见如此清醒而令人震撼的作品。此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小说,它不求感伤,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笔法,追索犯罪的根源。作者似乎受过科学训练,他将侦查的每一步都化为逻辑的必然——如同几何学般精确,又带着近乎宗教的肃穆。

……

这是一种新文学的开端。」

贾帕斯:「.」

你们之前可不是这样评论的

作为曾经离《血字的研究》这部小说最近的人之一,事到如今贾帕斯只觉得自己的内心在滴血。

早知道这个俄国佬的手段这麽多,我早就同意给他那些待遇了!

不过现在说什麽都晚了,最近更让贾帕斯头疼的还是他在社交圈里的名声受到了损害,由于他迟迟不肯去泰晤士河里游泳,但凡米哈伊尔的小说还在伦敦连载,那麽这件事就一定会成为他的敌人口中的谈资。

但是很显然,那个俄国佬很明显是不会放弃在伦敦连载的小说的,于是贾帕斯终于还是

「贾帕斯先生,您真的要去泰晤士河里游泳吗?」

作为一家出版社的合作夥伴,贾帕斯的朋友本该埋怨贾帕斯当初没眼光,竟然错过了《血字的研究》这样的小说,但在今天的话,他看向贾帕斯的眼神只有钦佩和同情。

「是啊,为了我的声誉。我已经找好了公证人,今天就是我兑现承诺的日子。」

由于实在是没招了,贾帕斯一时之间竟生出了些许豪情:「被那个俄国人的卑鄙计划给陷害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他以为这样就能打倒我吗?不!而且游过泰晤士河的绅士,想必整个伦敦都找不到几个吧。」

俄国佬,你赢了!

贾帕斯的朋友:「.」

但我怎麽记得他连见都没见过你

贾帕斯的朋友终究还是没把这句话说出口,他只是拍了拍贾帕斯的肩膀,然后便跟着去看热闹了。

而在这件事后的第二天,最近其实也一直在关注着《血字的研究》这部小说的狄更斯在拿到报纸后,第一时间便搜寻起了有关这部小说的消息,于是他就惊讶地发现关于这部小说的消息竟然未能占据报纸最重要的版面,反倒是被另一篇新闻抢了位置。

竟然有人能在这几天赢过那个米哈伊尔?

狄更斯赶忙看起了这篇文章:

「.昨日伦敦一位绅士竟跳进泰晤士河中,险些溺水,所幸被人成功救出.」

狄更斯:「?」

莫非这位绅士有什麽古怪的癖好

虽然并未亲眼看到,但狄更斯光是想想就感觉有些倒胃口,于是他便赶忙翻看起了其它的新闻。

其实严格来说,狄更斯并不愿意过多关注别人的成功,这往往会让他的心态有些失衡,但即便如此,狄更斯还是会不自觉的留意。

于是接下来的一则不怀好意的新闻就让狄更斯感到一阵气闷:

「.狄更斯先生已经要老去了!一位新的天才即将取代他的位置!狄更斯先生唯一的优势或许就是他是一位英国人了.」

尽管这样的新闻明显有博人眼球和不怀好意的成分,但如此杀人诛心的言论还是让狄更斯有些气恼。

正常来说,在英国的文坛,面对这种可能挑战自己地位的后来者,即便不正面抨击那也要阴阳怪气几句,但稍稍想了想跟米哈伊尔来往时的一些事情,狄更斯最终还是让自己无视了这篇文章,转而看起了报纸上的其它内容。

就在最新一期的《血字的研究》让伦敦变得更加喧闹了之际,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正一如既往地进行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名年纪不小的瓦工,诺伯特最近正在一位承包商的手底下和其他工人一起,在伦敦郊区修建一栋两层的红砖建筑。

据诺伯特所知,租下这块地的人是想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修补和增添一些东西,然后便开办一家工厂。

在最开始的时候,诺伯特只觉得这是一份稀松平常的工作,但盖着盖着,诺伯特便越来越感到不对劲。

这哪是工厂?!

通风和照明如此之好,场地也如此的开阔,更令诺伯特费解的是,在这位工厂主的方案里,他甚至准备修一个给工人们用的休息室以及一块放置图书的区域!

这位工厂主难道是有什麽见不得人的目的吗?

与此同时,诺伯特还在工厂的附近观察到了另一伙人的存在,简而言之,一位年老的寡妇和几个瘦弱不堪的孩子。

虽然这座工厂还未正式开始运转,但他们这些人竟然就已经是这座工厂的员工了。

可年老的寡妇和瘦弱的孩子能有什麽用?莫非是用来通烟囱吗?

但通烟囱的工作等到时候工厂开起来了再找人不就行了,为什麽要提前这麽久雇佣这麽多人?

作为伦敦底层人的其中一员,诺伯特对于通烟囱的小孩可谓是见怪不怪,毕竟当很多家庭实在是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便会将孩子视为可以换取一点钱的资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