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4(1 / 2)
子。
跟少数人的不高兴相比,整个曲夏州的百姓高兴的确是难以言表。
“我活了几十年,头一次过得这样好。”
“是啊,原本以为有粮吃,有地种,还有棉衣这种好东西,已经是这辈子的幸运。”
“现在连田税都减了。”
“从七八成减到如今的两成,咱们曲夏州的官员真的在为咱们考虑。”
“其实五成税就很好了,三成税也能过得不错,如今又减了一成。”
“你们也太容易知足了,没学过律法吗?律法就规定了只有两成,最多两成。”
“那以前也没按这个来啊。”
“感谢当地的父母官,感谢纪大人。”
喊这句话的人,自然不知道此事是纪楚提起,就是本能的谢一谢而已。
因为不少人都觉得,是纪大人到了曲夏州之后,他们的生活才越变越好的。
这份感激,自然要说出来。
曲夏州的百姓们欢呼雀跃,又听说安丘沾桥,还有州城的百姓,都在放鞭炮庆祝,自然也去跟风。
不只是鞭炮,还买的有烟花,晚上烟花一放,十里八乡都看得到,这可真漂亮啊。
但一问价格,他们根本买不起,只能买点鞭炮助助兴。
外地的人见他们这样高兴,肯定要问问原因。
不管是咸安府来买油菜籽的,还是永锦府来定棉衣的,全都知道这个好消息。
外地人第一反应,也是揉揉耳朵:“开什么玩笑,骗人的吧。”
“官府都是加税的,哪有减税的。”
“不可能不可能,肯定是骗你们的。”
“可我家今年种的绿豆,就已经减税了啊。”
“对啊,只收了两成税,还能骗你们不成?”
“感念本地的官员,也感念太子殿下的孝心。”
外地人只觉得心里难受,他们要是曲夏州的百姓就好了,也能像他们一样啊。
等众人再把消息带回家乡,整个陇西几乎传遍这个好消息。
百姓们自然是高兴的,对曲夏州愈发向往。
官吏们则表情不同,最后只能说一句:“倒是会讨好。”
这些官吏们,自然不能想象,真的有官员主动为百姓减税。
依照他们的品行,只能脑补出曲夏州官员,是为了讨好太子殿下,这才如此做的。
所以他们更不能理解百姓为重君为轻。
可他们不能理解,不代表其他读书人不理解。
天底下从不缺少英才,也不缺少品行高洁之人。
更不缺少赞同曲夏州官员高义的人。
否则天底下的故事传说,为何总是品行高尚的人成为圣贤。
其他争名逐利之人成为丑角。
所以自然有人高赞:“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还有人道:“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平临国有这样一群人,必然会国富民强的。
消息再传到京城,咳嗽得太子都有点蒙。
听到那曲夏州减税是为了悼念父皇,他更是泪流满面。
果然,天底下有人同孤一样,如此怀念君父。
这些日子,多少大臣劝他多理朝政,连老二都说年前下葬即可。
可没有人懂他!
只有曲夏州的官员们懂!
这才是孤的臣子!
太子想到什么,看向守灵的户部左侍郎许义许大人,开口道:“内阁常设六人,现只有五位,就让许侍郎补上吧。”
今年五十五岁的户部侍郎许大人,直接进内阁?
若说没有沾了曲夏州的光,谁信!
那可是入阁啊,几乎是所有官员最想进去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