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1 / 2)
详细的数据已经在手里了,纪楚听着谢富一一念出,种植的范围有限,产量也不算高,各地自己种自己穿,大概率是可以的。
可那些地方跟曲夏州百姓又不一样。
曲夏州百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手里有余钱,可以买布料做棉衣的。
那些百姓空有棉花,也做不成衣裳,顶多攒个两三年,说不定还有戏。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太子登基后,平临国大概率会平稳发展,不管他性子是不是优柔寡断,至少不是个真正刻薄的,而且听劝。
能听劝,天底下百姓便有安稳日子过。
给他时间,让他好好把钢铁厂发展起来,让数科大有可为,说不定就能把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效率全都增加。
到时候布料的价格,便不会那么高不可攀。
说到底,就是提高生产力,才能改变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
他既知道出路,也知道还有时间,就不怎么着急。
纪楚道:“把咱们这里种棉要术要送去几份,这八个州府若真想种棉,就让他们派人去沾桥县学习,咱们知无不言。”
本地棉花产业不用讲,这几年彻底发展并且平稳。
其他地方能扶就扶,能让百姓们受益就行。
谢富愣神看着纪大人,半天憋出一句话:“大人,您可真是个好官。”
此话没有半点嘲讽的意思,是谢大人的真情实感。
这让纪楚反而有点摸不着头脑:“怎么了?”
谢富立刻摇头:“没事!大人您继续吩咐!”
纪楚肯定要继续说的,他专注工司之后,这些事肯定要交给谢大人。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
曲夏州百姓先收油菜,再收棉花,这才能安稳度过一个年关。
一年到头,十分辛苦。
但纪楚这话要是说出来,大家肯定会笑,自古种田哪有不辛苦的,没有办法。
其实是有的。
提高生产力,让更多机械代替人工,至少可以减轻一部分压力。
所以他要去工司,挖掘出更多工司跟数科的潜力才行。
就像因为急着给广宁卫交货,所以要研发缝纫机。
现在急着造火器,同样能研发更多好用的机械。
等户司的事情交代完,纪楚又看了一眼逐年攀升的税收,提出最后一件事。
“依照如今的本地税收,田地不交火耗可能行。”
按照平临国的田税要求,每亩地交二到三成,二成为标准,其他的则为各项火耗。
火耗就是,运输时候的折损,仓库里面的折损,以及各级官员的油水。
这算是约定俗成的事。
以前曲夏州的税收多为田税,所以这项收入并不能动,动了便是跟所有人官吏作对。
可现在不同。
曲夏州的田税,已经被其他税收甩在后面,所以纪楚有此一问。
他的目的,就是让那个本地田税改为两成,把一成火耗给去了。
这会跟户司右都事商议,倘若他也同意的话,两人就能一起向户司卓主事探讨。
户司这边确定,再奏明知州跟通判大人。
因是州内的事,甚至可以不用报给朝廷。
而州内的理由也简单。
先皇去世,为表哀思,故而减免赋税。
这么好的理由,不用白不用啊。
而且不仅没人能反对。
右都事谢富本就对纪楚佩服,此刻更相信卓主事所说的话:“在忙百姓的事。”
这句话竟然是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