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8章 赵大人校兵(1 / 2)

加入书签

第357章 赵大人校兵

十月的安庆城很是热闹,不是因为安庆突然来了一批富商,也不是因为安庆城东的工商产业园挂牌,而是城中的官绅被署理巡抚事的藩台赵大人邀请前往巡抚标兵营地「观礼」。

赵安是有资格检阅辖区内绿营驻军的,巡抚全称是「巡抚安徽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丶兼理粮饷」,一般都会加上「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这个头衔赋予巡抚对辖区军务总负责的权力。

如此,作为署理巡抚,赵安当然有权检阅安徽境内的绿营驻军,这也是他对朝廷的一种负责。

决定检阅安徽巡抚标营时,赵安的「政治」合作夥伴臬台张诚基有过规劝,意思虽然抚标三分之二的军官都被抓了起来,这帮人已经对抚标彻底失去控制,或者说前任巡抚朱珪在抚标的遗毒基本被肃清,但谁也不敢保证没有忠于这些军官的士兵会铤而走险,于检阅过程中刺杀藩台大人。

万一这种事情真的发生,那不仅是安徽百姓的巨大损失,也是安徽官场的巨大损失,更是大清朝的巨大损失。

「刺马可以,刺赵不行。」

赵安坚持检阅,不能因为担心遭到刺杀就不去抚标嘛。毕竟,巡抚标兵是全省绿营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他必须要将这支部队牢牢掌握在手中。

同时,也想进一步了解抚标的战斗力,将检阅中发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整治,确保这支部队随时能拉上战场。

检阅通知是巡抚衙门的经历官郑符阳派人告知抚标的,此人原先在江安粮道衙门担任管粮通判,通判是佐贰官,晋升前景和空间都不及正印官。

经历官其实也是佐贰官,但巡抚和布政衙门的经历官都是督抚亲信担任,晋升空间比其它「厅」级单位的佐贰官不知高出多少。

外放起步就是五品的直隶州同知,关系够硬一步上到四品知府都不稀奇。

因此,郑符阳由粮道通判调任抚衙经历,绝对是高升!

此人经历也充分说明赵安对信得过的属下都是不遗馀力提拔的。

由于按察使司衙门前期对抚标将领的大规模抓捕,导致抚标如今品级最高的将领是正四品的都司杜满,这位在当日藩司二堂抓捕现场的表现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那就是不堪一击。

或者说胆小如鼠丶畏敌如虎。

其他几个没被抓的军官跟杜满基本一个德性,就差没吓的尿裤子。

至于杜满等人有没有杀良冒功,有没有做过欺压百姓的事,这些其实不重要了,即便有,赵安也会压下。

原因是他准备推荐杜满担任安徽巡抚标兵的副将,也就是安徽绿营最精锐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杜满越是贪生怕死就越符合赵安的利益,说白了,他需要的就是个过渡性的傀儡。

没办法,漕帮出身的徐霖丶叶志贵等人出身起点太低,即便宿州大捷封赏下来,最多也就实授个六品千总,不可能一跃成为三四品的高级将领。

如此,赵安只能在军中拉拢一批「体制」内的将领,杜满这个胆小鬼无疑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只要杜满乖乖配合,赵安就能通过安排在抚标的中基层军官,实现抚标的「全盘赵化」。

三年后,再以保举方式把杜满这帮废物以高升为由调离安徽便是。

接到通知后,侥幸没有进按察使司大牢的杜都司不敢怠慢,赶紧召集抚标剩下的几位军官种子,众人好一番商量后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必须全力配合赵大人!

第二个结论是必须全力支持赵大人!

胆小不代表人傻,这帮「幸存者」个个门清,知道应该怎麽站队,要不然下一批被请去臬司衙门喝茶的人就是他们。

兵变,哗乱?

谁敢?

有必要麽?

他们没被抓进臬司衙门已经说明问题,所以再不配合的话,当真是提着灯笼上茅房了。

赵大人那可不是什麽善茬!

实任布政使署理巡抚事,手里捏着钱袋子,还攥着把遏必隆刀,再不晓事的也当知道怎麽做。

不然,关在臬司衙门的那帮同僚就是他们的下场。

淮北镇总兵丁友三,抚标副将李忠的教训还不够血淋淋的麽?

于是,在杜满和几位「幸存者」的组织下,抚标全体官兵做好迎接藩台大人检阅的准备。

安庆城中各大衙门机构丶官绅富商等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收到了藩台衙门的请帖,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千馀百姓获邀观礼,搞的很隆重,轰动一时。

随着检阅时间临近,抚标大门外停满了各式轿子以及各式车辆,收到请帖的官绅富商陆续进场,百姓们则在安庆知府衙门工作人员引导下被安排在校场东南角。

上一次抚标被校阅还是乾隆三十五年,距今足足过去二十一年,因而为保证不出纰漏,不仅巡抚衙门派人前来协调,藩台衙门丶臬司衙门都派出相关工作组同抚标对接。

等候期间,作为校阅总指挥的杜满不止一次带人检查士兵装备,按其吩咐军官们都将各自手下长的强壮丶装备好的士兵排在队伍前面,这样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无比精锐样子。

杜满又叮嘱「幸存者」之一的钱千总:「一会赵大人来了若要演武,你就让手下弟兄们演练那套五虎断门枪,动作不一定多整齐,但吆喝声一定要大!」

转头又吩咐另一个马千总:「你们营的火器给我装装样子就行,绝对不准装药试射!妈的,那玩意儿有的年头比咱们都老,万一炸了膛就丢人丢大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