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9章 何人不是苏党?(1 / 2)

加入书签

第439章 何人不是苏党?

十一月二十三日。

朱俊棠从倭银公司的船上下来,踏在了莱州的土地上,脑子里一阵恍惚。

终于返回大明了!

自从海难漂流到倭国之后,朱俊棠和黄文彬经历了一系列堪称梦幻的冒险,依靠两人的智慧和勇气才在倭国保住了性命。

恩师苏泽请奏成立倭国通政司,黄文彬成为主司,自己成为司副。

两人依靠倭银公司的硝石贸易,在岛津家逐渐站稳脚跟。

两个月前,黄文彬提出要在堺港设立商馆,帮助岛津家进行火器贸易。

岛津家主岛津贵久最终同意了黄文彬的提议,允许两人离开岛津家的领地,前往堺港开设商馆。

当然,岛津家还是派遣了最忠诚的武士「护送」两人前往堺港,岛津贵久也让自己麾下的商人负责具体的帐目,黄文彬和朱俊棠只负责和大明的商人谈生意。

看就算是这样,两人也自由了很多,至少在堺港活动,就不像是在岛津家领地那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了。

黄文彬长袖善舞,又通过堺港当地商人的关系,见了李文全一面。

李文全知道黄文彬倭国通政司主司的任命,在确认了黄文彬的身份后,李文全立刻给黄文彬留下了一大笔的金银,由他在倭国刺探情报。

黄文彬收了钱,很快就将身边的岛津家武士收买。

当然,这些岛津家武士的家人都在岛津领地,不可能背叛岛津家,但是可以给两人更多的自由,对两人的一些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李文全又来了堺港两次,他按照苏泽的吩咐,将【飞鸽传书】交给了黄文彬。

至此,倭国通政司终于可以稳定的向大明传递情报了。

接下来,李文全按照苏泽的吩咐,开始给黄文彬造势。

倭银公司财大气粗,几乎垄断了大明对倭的贸易,还能够从他们手里买到火炮和火药,自然成为堺港商人的座上宾。

李文全每次到堺港,都会带着黄文彬和朱俊棠参加宴会,并且将黄文彬指定为倭银公司在堺港的贸易代表。

黄文彬名扬堺港,成为堺港商人宴会上的贵客。

黄文彬出名之后,开始笼络在堺港生活的华商。

其实在东南抗倭战争之前,就有不少大明商人从事走私贸易,也有不少华商定居在倭国。

嘉靖时期在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的大倭寇汪直,就曾经在倭国建立五峰商馆,招募流浪武士组织海盗团,成为纵横东亚的大海盗。

大明开海之后,也有不少大明商人来到倭国建立商馆。

这些华商鱼龙混杂,其中还有嘉靖年间的倭寇残党。

黄文彬也展现出过人的组织能力,将原本一盘散沙的华商组织起来,竟然还真的在堺港成了一方势力。

其实在倭国的华商数量还是很多的。

但是这些华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或者以籍贯为纽带组成乡党,整体上声势不大,有时候还会被倭人欺负。

甚至后面来倭的西洋人,明明比华商人数少,却远比华商团结。

最典型的就是佛郎机人了。

佛郎机人不仅仅组织商团和倭国贸易,还有大量的耶稣会传教士在堺港传教。

如今堺港就兴建了很多教堂,据说在堺港就有上万皈依的信众。

佛郎机人商人们,和这些耶稣会的传教士,构成了一个教商联合的团体,在堺港的影响力反而要比人数更大的华商大。

比如堺港三十三人众的首领今井宗久,就传出皈依天主教的消息,堺港很多倭国商人,都会去教堂礼拜。

黄文彬通过各种手段,整合了在堺港的华商,高调成立了华商会,被在倭华商推举为会长。

有了这个华商总会之后,黄文彬更是成为堺港商人的座上客。

等到了这个时候,岛津家也发现,黄文彬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了。

岛津贵久也是能屈能伸,他发现黄文彬脱离了他的控制后,立刻派人送来赔罪的礼物,然后将黄文彬身边的倭人武士的家人也都送到了堺港,命令这些武士效忠黄文彬。

黄文彬也没有和岛津家翻脸的想法,而是欣然接受了岛津贵久的礼物,又将一批新购买的大明淘汰火器送去了岛津家。

到了这个时候,黄文彬和朱俊棠才算是获得了自由,倭国通政司才算是真正成立。

黄文彬要留在堺港搜集情报,于是让朱俊棠以贸易为由,返回大明一趟,将他们整理的倭国情报亲自送回朝堂。

踏上莱州港的土地后,朱俊棠终于流下眼泪,本以为要客死他乡,现在终于回到母国的土地上了!

和朱俊棠同行的是一名倭银公司的船长,名叫鲁西,他对着朱俊棠说道:

「朱先生,我们是外国到港船只,需要在港口区观察三天,等保生医局确保没有疫病,才能离开港口区。」

朱俊棠点头,大明医学发展迅猛,关于疫病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疫病的传染方式很多,各地土地气候生活不同,也有不同的疫病。

为了防止别的国家将疾病带回到大明,大明的港区普遍都有这种隔离的措施。

至于保生医局,朱俊棠听这个名字也知道,大概是大明刚刚成立的医疗机构。

朱俊棠前往澎湖的时候曾经停靠过莱州,和那个时候相比,莱州港又繁华了不少,他感慨说道:

「莱州港是越来越热闹了。」

鲁西笑着说道:

「朱先生是错过了热闹的时候,上个月的时候,郑和号和法显号起航,莱州港才热闹呢!」

「郑和号和法显号?」

鲁西点头说道:

「为了测绘经度的比赛,皇家实学学会资助了两个探索项目,分别是黄少史的月角距天锺法,和大匠张毕的航海时钟法。」

「两位大人在莱州组织舰队,黄大人的旗舰命名为郑和号,张大匠的旗舰命名为法显号,都在上月起航寻找南州。」

鲁西露出回忆的神色:「那时候莱州港才热闹呢!也有不少水师军官加入舰队,咱们大明水师提督亲自在港口送行呢!」

听完了鲁西的描述,朱俊棠似乎也能想像当时的盛况,也不由的痴了。

鲁西作为船长,也读过一些书,但是毕竟不是读书人,他问道:

「朱先生,这郑和郑大人大家都认识,黄大人以郑和号命名可以理解,那张大匠为何要命名法显号?法显是什麽人?」

朱俊棠解释说道:

「法显是晋朝一名高僧,曾经游历西域,后来乘船返归中原,带回来大量的佛家典籍。」

朱俊棠又说道:

「这位法显大师是从陆路进入天竺的,后来乘坐海船返回的中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