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8章 立威六科(1 / 2)

加入书签

第438章 立威六科

剩下的就是各房副主司的人选了。

按照苏泽的制度设计,各房的主司是阁老的政治秘书,实际上主持各房日常工作的是副主司。

所以副主司的工作对政务能力的要求更高。

孔目房丶吏房丶户房丶兵房丶刑礼房(前文更正下,刑礼房给殷士儋当秘书,教育是礼部事务)。

苏泽在纸上写了几个人选。

户房的副主司,苏泽选了自己的老部下魏恽。

魏恽现在正在负责徵收顺天府的商税,他是户部的老人了,对户部事务熟悉,能力上也出众。

吏房和兵房苏泽就没有好人选了。

吏房还好说,找高拱要个人就行了,都是同门,自然是能用的。

兵房这边苏泽在兵部,除了兵部尚书和侍郎外,还真不认识几个人,实在不行也只能找赵阁老商议了。

刑礼房苏泽属意的是山西学政林秉正。

林秉正做过地方官,通晓刑律,又在山西推广小学,工作办得还是不错的。

这种务实的官员,正好可以辅助沈一贯处理刑礼房的庶务。

孔目房这边可以暂时不设副主司。

剩下的经历官职位,就等着大家往里面塞人好了。

突然成立这麽大一个衙门,朝廷都在看着。

如此要害的部门,肯定是各方势力勾兑的结果,反正苏泽只要将中层职位掌握在手里就行了。

——

果然和苏泽所料的那样,这麽大的一个实权衙门新设,上门打招呼塞人的果然不少。

但苏泽还是小觑了大明好职位的稀缺程度。

等到苏泽从内阁归家的时候,见到了正门前恐怖的长龙,都要比年节前阁老家的队伍还长了。

看到这个场景,也亏着贴身管事伶俐,立刻让人收起仪仗,从苏府的侧门回到府上。

等到苏泽回来,妻子赵令娴也立刻过来。

「相公,门口要拜见你的人太多了,妾身已经派人去劝,但是他们都不肯离去。」

赵令娴和苏泽婚后多年,也是吃过见过的。

她是官宦世家培养出来的女儿,日常待人接物从来不失礼数。

但是她也被这些等着拜见的人给吓蒙了,那些拜帖之中,不乏一些名头很大的京师权贵们。

「这些都是留下拜帖的。」

苏泽看了一下,也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

比如定国公徐文壁,成国公朱时泰这种苏泽认识的勋贵,还有一些苏泽都没听说过的勋臣。

此外还有很多苏泽交往过的官员,他们也都写了保荐书,向苏泽推荐「人才」。

一想到这里,苏泽也十分的头疼,如果徐渭在身边就好了,以往这些事情有他在都能处理妥当。

苏泽只好说道:

「和门外人说,留下拜帖和荐书就速速离开!如果再不走,本官就把他们的拜帖送到海副都御使那边去!」

这一招果然吓退了很多人,现在大家都是知道海瑞也是「苏党」,万一被这位大明神剑盯上,自己本来是求官,别给神剑斩了。

门口聚集的人立刻散去,但是收下来更多的拜帖和荐书,苏泽还要处理。

苏泽又吩咐道:

「把重臣的荐书挑出来。」

顶着鲸油灯,苏泽足足看到凌晨,才算是将这些拜帖和荐书处理完毕。

没办法,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人情往来。

拒绝不怕,怕的是失了礼数,那就是真的得罪人了。

比如定国公徐文壁向苏泽推进了几个人选,这些人在苏泽看来都不符合中书门下五房的要求。

不过徐文壁的这些荐书都是一模一样的内容,苏泽判断这也是他抹不开面子,被人上门求上来才写的荐书。

这类的荐书,苏泽只要礼貌婉拒就行了,以定国公和自己的关系,徐文壁也不会因此生气。

成国公朱时泰和苏泽的关系就远一点了,这其中还有一封朱时泰亲手书写的荐书,推荐的是兵部的一名主事。

这种就不能立刻拒绝了,苏泽准备让人去调查一下这名官员的名声,考虑要不要任用他。

林林总总,远近亲疏都要照顾到,等苏泽处理完毕后,下定决心一定要高价聘请一名得力幕僚。

可这件事哪里有这麽容易,这种幕僚要处理大量苏泽的私人事务,必须要是信得过的人才行,能力和才学上也必须要过关,否则惹出乱子反而更麻烦。

苏泽苦笑一声,都说朝堂上「苏党」众多,可自己连个亲信幕僚都找不到。

——

十一月十四日,太子朱翊钧上书。

中书门下五房需要在紫禁城内办公,庶务繁多,为了照顾官吏通勤,太子请奏在紫禁城附近找一片土地,建造新式土楼,作为中书门下五房的宿舍。

隆庆皇帝自然是准奏,并且直接从内帑拨款建造。

满朝都称赞太子体贴下臣,中书门下五房更是成为京师官吏都向往的去处。

但是身为中书检正官的苏泽,正在头疼中书门下五房的办公场所问题。

苏泽正在印君舍人刘珺的带领下,查看中书科的办公场所。

中书科也是朱元璋设置的,这位酷爱「扁平化管理」的明太祖,也不设中书科的主官。

但是任何一个衙门都需要一个部门领导,所以中书科会推举最年长的中书舍人,负责中书科的官印,外朝一般称呼为「印君舍人」。

刘珺就是中书科的印君舍人,他曾经是李春芳身边的中书舍人。

李春芳致仕后,刘珺也请求外任。

但是高拱觉得刘珺熟悉中书科的事务,本身又是一个谨慎的性格,所以还将他留任。

「苏检正,您也看见了,中书廊拥挤逼仄。」

「还是请您上奏陛下,将中书科迁往他所,此地交给中书门下五房办公吧。」

苏泽摇头说道:

「刘舍人这是什麽话,中书门下五房乃是新设,这中书廊给中书科办公,乃是祖制,苏某岂有鸠占鹊巢的道理。」

刘珺也没想到苏泽这麽好说话,心中也有些感动。

听到苏泽这麽说,在场的中书舍人们也感动异常。

但是感动归感动,缺乏足够的办公场所这是事实。

皇帝已经亲自拨款扩建内阁的办公场所了,但是在宫中营造房屋手续繁杂,工程进度也很慢。

按照工部的说法,再快也要到明年才有希望建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