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通政司新怪谈之其一(2 / 2)
「严定官驿丶民用二途。官驿仍专递章疏丶部院火牌公文,不得混同。」
「民用邮路事务,责成通政邮递司经历官专责提调,年终呈报效率及收支细目,确保官民两便,互不相扰。」
最后苏泽又上升价值,写道:
「臣深知通政邮递司事务繁剧,然此乃便民善政,利在长远。」
「且先以两京大道为验,视其成效,若能惠民而不废公事,则渐次推广天下,以成天下邮政通衢之盛景。」
看完这些,李一元都傻了。
不是,我通政司好不容易清闲这麽一个月,你苏子霖就上这样的奏疏?
通讯是基本的需求。
正如苏泽奏疏中所说的那样,现在大明对于通讯有旺盛的需求。
大明的私人通讯也是非常发达的,两京之间来信往来密切。
对于官员来说,通讯的办法还是比较多的,主要就是乡人代送和搭驿站系统的便车。
不过自从驿站体系改革后,对于夹带私信这种事情,通政司管的严了,大部分官员通讯,就只能指望本地会馆。
会馆,就承担了邮政的功能。
遇到归乡的同乡,会馆就会让他们带一些书信回去。
但是这种民间的邮政系统自然是不好用的。
首先就是这年头旅行本身也有危险,万一送信的人没能安全抵达,那信件也就遗失了。
另外这种方法也不保密,送信的人偷看信件也是常有的事情。
另外时效性也堪忧,很多信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送达。
而且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随着大明各行各业的发展,普通人对于信件递送也有了需求。
尤其是南北二京之间,官员百姓通讯,几乎成了刚需。
这时候由朝廷出面,成立一个官府的邮政机构,几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可为什麽是通政司啊!
李一元想到上一次苏泽提议给通政司改名,在通政司后加上邮递二字,怕是此子在这个时候已经计划上了吧!
想到这里,李一元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明明是前任杨思忠埋下的坑,现在却要自己来填!
李一元又问道:「苏翰林呢?」
「苏翰林留下奏疏后就走了。」
苏泽已经留下奏疏,那通政司就只能尽快将奏疏送上去,李一元知道已经无法改变,只好硬着头皮将奏疏送入内阁。
——
——【模拟开始】——
《请开南北邮政便民疏》递送到皇宫和内阁。
内阁中分为了两派,高拱支持你的奏疏,但是张居正丶雷礼表示反对。
张居正和雷礼秘密联盟,共同进退。
反对者认为建设邮递体系耗费太多的资源,就算是有邮票补贴,也难以弥补初期的成本投入。
高拱则认为一个畅通的邮递体系,能够强化南北沟通,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两派无法达成共识,只能各自起草意见。
隆庆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馀威望:1420。】
【若要通过你的协商提案,需要支付4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苏泽自然是毫不犹疑的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馀威望1020点,请等待奏疏生效。】
看完系统的模拟,苏泽也叹了一口气。
自己这份奏疏,算是将内阁的分歧暴露出来。
雷礼竟然和张居正结盟了?
雷礼虽然不算是高拱派系的人,但是和高拱的私交不错,雷礼入阁的时候也得到了高拱的支持。
这麽看来,应该是水务方面的事情,让张居正和雷礼达成了共识。
也就,水利工程是非常需要资金的,雷礼想要做事,就必须要和执掌财计的张居正搞好关系。
如今的高拱内阁,两个阵营三个派别已经初具雏形。
张居正和雷礼共同进退。
反而是内阁首辅高拱自成一派,但是靠着自己首辅身份,和张雷二人相庭抗理。
赵贞吉则游走在两派之间。
殷士儋和赵贞吉的态度差不多,但是他和张居正的争执越来越多。
党争政治的最大问题,就是凡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对,政治进入到非黑即白的阶段,所有人都要被迫选边站。
自己靠着原本的人情,加上系统在手,暂时不需要选边站队。
可自己身上的高拱弟子身份在,张居正也会反对自己的奏议。
日后推动国策的成本又升高了很多。
苏泽叹息了一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随着隆庆皇帝的身体变坏,原本团结的内阁也不复存在了。
内阁都是顶尖的人精,在皇帝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朝堂随时可能出现重大变故。
只有获取更多的权力,才能给人安全感。
越是动荡,这种极化越是严重,一直到所有人都选边站队完毕,然后就会开始一场浩大的政治厮杀。
成功者就会掌握全部权力,将自己的意志彻底贯彻下去,完整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大明内阁无法逃脱的魔咒。
好在现在的苏泽,还不需要直接面对如此残酷的厮杀。
苏泽叹息一声,看来自己左右逢源的日子也结束了,日后自己上书的阻力要变大了。
就看系统如何让这份奏疏通过了。
——
内阁。
临近过年,内阁却不像是其他衙门那样等着过年。
随着高拱日益强势,张居正和雷礼在一些议题上步调一致,高拱也感觉到了威胁。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后,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本官以为苏子霖此议妥当,内阁应该不会反对吧?」
高拱又用自己首辅身份,压着众人听从他的意见。
这霸道的做法让张居正一阵不适,他立刻说道:
「首辅大人此言差矣,邮政改革耗费不少,内阁还是应该好好议一议的。」
高拱似笑非笑的说道:
「那就好好议上一议。」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