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4章 是时候升官了(1 / 2)

加入书签

第374章 是时候升官了

张居正开口说道:

「前些日子,南直隶丶山东刚刚动员民夫,开启黄河水患治理工程。」

「如今朝廷的财政紧张,实在不应该将银元花在这件事上。」

高拱皱眉说道:

「苏子霖只是要在南北二京之间设置民间邮递吧?这能耗费多少?」

张居正说起了水利事务,雷礼也出声说道:

「高首辅,水利也是苏子霖所倡议的,而且关系到百姓生机,乃是朝廷要务。」

「兴修水利不仅仅占用朝廷预算,还需要牵涉上下官员大量精力,这时候再进行民间邮政改革,朝廷力有未逮。」

高拱眯起眼睛,自从秋收过后,黄河治理的工程开工,张居正和雷礼在很多议题上都开始共同进退。

每一次张居正提出水利的事情,雷礼就会跳出来附和。

对于高拱这位从嘉靖朝经历过残酷倒严斗争的老臣来说,张居正和雷礼已经悄然结盟。

如今内阁的制度是这样的。

高丶张丶赵三位是全职阁臣,他们和原来的内阁首辅一样,对所有议题都可以发表看法,拥有票拟的权力。

雷礼和殷士儋则是专务阁臣,如果正常情况下,话题不涉及到他们管辖的领域,他们是不可以表态发言的。

只有和他们所管辖领域有关的奏疏,他们才有票拟权。

但是最近张居正似乎找到了一漏洞。

凡是内阁所议的事情,他就会扯上预算和水利问题,然后雷礼就会跳出来赞同张居正发言。

通过这种方法,张居正在很多议题上压制住了高拱的意见。

张居正和雷礼的结盟已成定局,这一次苏泽的奏疏,正是高拱用来试探阁臣们的态度。

高拱需要确定的是别人的态度了。

高拱看向赵贞吉问道:

「赵阁老您怎麽看?」

赵贞吉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不掺和两边的斗争。

他说道:

「本官以为苏子霖所奏很好,但是既然张阁老说朝廷人力物力紧张,那就等到年后再议好了。」

高拱暗道老狐狸。

赵贞吉在内阁越发的不粘锅,好几次高张二人的冲突,他都摆出中立的态度。

高拱也感觉到了压力。

他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是仅仅靠着他一个人,很难应对张居正和雷礼的双人联合。

这些日子以来,张居正和雷礼已经联手反对了自己很多决定。

毕竟张居正和雷礼在皇帝心中同样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两人联合反对,隆庆皇帝也要考虑他们的想法。

这对于高拱的政治威信,也是不小的打击。

看样子赵贞吉是没办法拉拢了,他也不准备在这场内阁争斗中选边站,高拱的目光放在了殷士儋身上。

其实高拱和殷士儋的关系也一般。

特别是在高拱推广实学后,作为心学宗师的殷士儋,和高拱在学术上也有巨大的分歧。

但上次陕甘教育议后,殷士儋和张居正正面冲突,高拱也尝试拉拢了一下殷士儋。

高拱也用上了张居正的办法。

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建立民间邮政需要识字人才,建设邮递体系也需要专业的人才,殷阁老您也说两句吧。」

高拱的转折要比张居正生硬,但谁让他是首辅呢?

高拱发话,将殷士儋也拉入到了这场讨论中。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殷士儋的身上。

高拱将殷士儋拉进讨论,显然是向殷士儋示好。

张居正也看向殷士儋。

上次殷士儋推动陕甘教育议后,张居正很自然的对殷士儋进行打压。

最典型的就是礼部的预算更难批了。

殷士儋自然也明白,这是自己强行推动陕甘教育议的后果,但他还是推着礼部推动陕甘小学的筹备事务。

当然,张居正还是明白大局为重的,而且各省的学政经费是早已定下来的,户部也卡不了太久。

表明态度后,两人的关系也暂时缓和下来。

但是现在高拱伸出手,殷士儋的态度就变得很重要了。

如果殷士儋接受高拱的拉拢,那内阁就会变成二对二的局面。

占据首辅名分的高拱,就会重新获得主动权,占据内阁的话语权。

殷士儋的内心也在犹豫。

其实和他高拱的关系也不好。

高拱推动实学,但是殷士儋是心学宗师,两人在学术上就有很大的分歧。

但是殷士儋和张居正的冲突更大。

殷士儋简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

「本官以为高阁老所言妥当,水利事务是朝廷要务,但是建设两京民邮,同样也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苏子霖也只是要在两京繁华地区试行,朝廷可以命令通政邮递司试行,识字人员也可以由礼部选派。」

殷士儋说完,张居正低下头。

高拱则立刻说道:

「殷阁老所言妥当,既然既然这样,内阁各自票拟,请陛下定夺吧。」

随着众阁臣分别写上自己的意见后,苏泽的奏疏就这样送入宫中。

但是内阁之中,针锋相对的两派已经初具雏形。

这一切赵贞吉都看在眼里。

其实以往在隆庆皇帝身体好的时候,内阁也不需要这样拉帮结派的。

隆庆皇帝虽然优柔寡断,但最终还是会吸取正确的意见,遇到内阁有分歧的时候,也会召见相关大臣,听从各方的意见。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身体还不错的情况下。

而随着隆庆皇帝的身体转差,皇帝对于内阁的奏疏不再认真的阅读。

皇帝只会看内阁中的支持票数,按照内阁的多数意见来执行。

这也是高拱和殷士儋能放下学术上的分歧,也要联合在一起的原因。

果不其然,等到了下午的时候,宫内就传来消息,皇帝批准了苏泽的奏疏。

——

坐在报馆中的苏泽,也看到了系统弹出的结算报告。

【《请开南北邮政便民疏》通过。】

【教育专务大臣殷士儋最后支持了你的奏疏,内阁票拟意见二比二,赵贞吉弃权。】

【高张内阁的分裂已经表面化。】

【由通政邮递司负责,南北二京之间的民间邮递系统组建。】

【民邮系统吸纳了部分识字人口,邮政系统拉近了南北差距。】

【大明邮政成为近代邮政业的开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