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请设武监遗表(2 / 2)
但是这样一股力量,又不能被文官掌控。
隆庆皇帝又说道:
「朕亲任监正,定国公任副监,苏泽任教习长。」
「再由内阁推出几名教习官,送交朕审阅。」
隆庆皇帝决定将武监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但大明现在这个政治架构,又绕不开文官。
所以隆庆皇帝唯一完全信任的文官就是苏泽,剩下的人选他还要亲自挑选。
暂时定了一个框架,隆庆皇帝这才对着朱时坤说道:
「你治丧完毕,就去武监读书,不要辜负了尔父的期望。」
最⊥新⊥小⊥说⊥在⊥⊥⊥首⊥发!
「让皇太子去成国公府上吊唁。」
「另外,驳回定国公徐文壁的请罪奏疏,让他快爬起来去操办成国公的丧礼!」
「唯!」
不知不觉中,隆庆皇帝发现,自己已经走到祖辈们从没有走过的路上。
这一切又是怎麽发生的呢?
隆庆皇帝闪过一个人影。
——
京师的风向转变太快,何心隐的赌约赢了。
作为赢家,他也得到了自己的奖品。
那天三大报的主编聚集在一起,其实是商议联合对抗《乐府新报》。
没办法,三份报纸,都算是苏泽的模仿者。
更可怕的是,这个首创者还总能继续前进。
在直沽的范宽,得到了一个消息,《乐府新报》准备开设分社,于是三大报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讨论的结果自然是跟进,三大报也要跟着一起扩张。
可扩张不是那麽容易的,要将本报的重要新闻送到分社,还要在分社募集人手进行一些本土化的补充。
时效性非常重要,要不然盗版报纸更快送到,那就不用办新报了。
如今在南直隶和京师之间,就有专门递送报纸的商队,有的商队利用漕运和快马联合运输,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乐府新报》是官方报纸,可以用官方的渠道,三大报要扩张就必须要拧成一股绳,将资源集中在一起。
三人商议的共识,就是三大报共用渠道,共同开办分社扩张。
可是如何扩张,三人也有分歧。
范宽主张在商人多的地方,也就是开埠的城市进行扩张。
他主张在泉州设立分社,利用海船运输雕版,先跑马圈地占领这些市场。
陈于陛则认为,苏泽将分社设在南京,也有在沿海开埠城市传播的想法,所以他提议避开和苏泽的直接竞争,在内陆省份的省会开办分社。
何心隐的想法则和两人不同,他主张以漕运和长江航运为枢纽,沿着这两个帝国血管开设分社。
结果是何心隐赢了赌约,三家报社商议。
分别在漕运和航运枢纽的山东大名府丶南直隶淮安丶湖广荆州等几个枢纽城市建立印刷坊。
三大报纸共用递送物流的渠道,将京师报纸的雕版运输到这些地区刊印发行。
三方总算是达成了协议,三位总编都是聪明人,他们很清楚,京师的市场已经饱和了,现在到了跑马圈地的时代。
达成协议后,陈于陛和范宽都快步离开,他们还要忙着筹备分社的事情。
三大报只是联合了递送渠道,但是等到发行后还是竞争关系。
等到两人离开后,何心隐的助手上前收拾,一边问道:
「何师,您为什麽要答应他们?我们《新乐府报》自己做就是了。」
何心隐看着这个弟子,淡淡的说道:
「素心,你可知道他们是怎麽盘算的?」
何素心,是何心隐求学心学的时候收养的义子,半弟子半义子,是何心隐最重要的助手。
「弟子愚钝。」
何心隐说道:
「范宽主张在沿海分发报纸,是因为他认为商人会成为大明最大的识字群体。」
「陈于陛的《新君子报》还念着那些读书人,他要将报纸送到内陆的府城去。」
何素心问道:
「那何师您觉得呢?」
何心隐说道:
「我觉得是运河和长江沿岸的漕运工人们。」
「啊?」
何心隐说道:
「颜师已经出狱了,那些同道走了赵贞吉赵阁老的关系,把颜师的案子翻了。」
「而昨天我把苏子霖给报童办夜校的事情,写信给了颜师,颜师已经南下了。」
何素心知道,何心隐说的颜师,是心学大师颜钧。
颜钧在嘉靖年间被逮捕,心学门徒一直在京师营救,现在终于营救成功。
何心隐说道:
「但即便如此,我们估计还是敌不过苏子霖。」
「苏子霖智若鬼神,所谋的事情都是极其深远的,谁又能想到,登莱捕鲸,能让京师报童夜间读上书呢?」
何素心也点点头,随着登莱捕鲸的产业扩大,照明的价格降了下来。
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不仅仅说明了求学的刻苦,也说明在在古代晚上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而读书一根蜡烛就够了,要讲课需要的蜡烛就太多了,这样的成本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
在鲸油灯和鲸油蜡烛出现之前,普通百姓也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鲸油灯和鲸油蜡烛普及后,照明的花费大幅度降低,夜校才有了可能。
泰州学派的祖师王艮,就最喜欢教授普通百姓读书写字,他的弟子中就有很多底层百姓。
但是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因为普通百姓就是手停口停,大家就是知道读书的好处,白天也要劳作,没有读书人的时间。
现在不同了,照明的价格降下来了,报童愿意在工作外的时间读书识字,那沿着运河和长江漕运的那百万漕工,应该也是同样愿意的。
颜钧在读了何心隐的信后,就匆忙南下,就是为了这件事。
何心隐了解颜钧,他就是王艮思想的笃行者,他一生都在为「百姓之道」而奔走。
何心隐说道:
「苏子霖选择了上海县,作为《乐府新报》的分社,你今天就南下上海,看看上海这地方到底有什麽特殊的,为什麽能让苏子霖看重。」
「弟子遵命。」
——
何心隐千算万算,却不知道苏泽破局的方法就是两个字「效率」。
在印刷坊的新厂房中,工匠正在向苏泽和罗万化介绍新的印刷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