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8章 赵俣的儿子们正式进入官场(1 / 2)

加入书签

第308章 赵俣的儿子们正式进入官场

燕京收复了,固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不过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

要知道,历史上的赵信也曾收复燕京并管州县,甚至将居庸关丶古北口和松亭关都给收复了。

可收复燕京的次年,金人便以北宋王朝收留辽将张觉为由,撕毁盟约,挥师南下。当时的北宋王朝,为支付赎买燕京的费用,早已掏空国库,百姓因苛捐杂税怨声载道,宋军更是在复疆庆功的虚华中废弛不堪。曾经被视为屏障的燕京,因城防残破丶兵力空虚,成了金人南下的跳板,

金军随后兵分两路直逼东京汴梁城,赵估仓皇传位给赵桓,

紧接着,在赵桓这个大聪明的治理下,北宋王朝战和不定,赵桓又将北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都扣在汴梁城中,进而导致靖康之耻,赵估丶赵桓被掳北上,后宫丶宗室丶大臣数千人沦为阶下囚,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小二百年的北宋王朝就此覆灭。

所以,虽然赵侯收复了燕京,但他心中并无半点轻松之意,反而更添几分沉重。他深知,这燕京的收复,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与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已。

赵信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我若不以此为鉴,只怕燕京的收复,不过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终将化为泡影,不,如果处理不好,收复燕京,真说不好是利还是弊?」

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切,赵侯收复了燕京之后,就让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出具割让燕地五州丶平滦营三州丶居庸关丶古北口丶松亭关丶榆关丶辽西走廊的圣旨,同时,派辽国的高官担任割地使随宋军去收复这些地区。

做好准备,赵侯命令刘法和李率领北辅军前去接管檀州丶景州丶古北口和松亭关,包括南暗口;命令何灌和徐徽言率领西辅军去与西军夹击居庸关,势必要拿下居庸关;命令种师道和仇念率领东辅军去取顺州和蓟州,并做好增援北辅军和虎责军的准备;命令宋江和吴用率领虎责军去取平滦营三州丶榆关以及辽西走廊。

赵侯交代一众都统和都监,先礼后兵,也就是,能用政治手段收复这些地区最好,若实在不能以政治手段收复这些地区,就要果断出兵,绝不可妇人之仁。

此次御驾亲征,赵侯将自己的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儿子都给带来了。

像是长子赵衍,也就是沈茯苓给赵侯生的那个儿子。

次子赵修,王楚楚给赵生的那个儿子。

三子赵达,郭炜给赵候生的那个儿子。

四子赵棣,麻晓娇给赵候生的第一个儿子。

五子赵楷,王懿肃给赵侯生的第一个儿子。

六子赵威,郭婷给赵侯生的第一个儿子。

七子赵进,章楠给赵生的第一个儿子。

八子赵济,李清照给赵候生的第一个儿子。

九子赵存,叶诗韵给赵侯生的第一个儿子。

十子赵立,韩雨给赵侯生的第一个儿子。

十一子赵勉,蔡璇给赵候生的第一个儿子。

十二子赵建,周氏给赵侯生的儿子。

十三子赵擎,李琳给赵候生的第一个儿子。

十四子赵堂,张纯给赵侯生的第一个儿子。

说来,赵候也挺幸运的,他前十四个儿子,竟然全都活到了成年。

这在这个时代,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当然,这背后也有叶诗韵搞出来的《叶诗韵医典》的功劳,以及赵侯按照李琳所主张的让自己的儿子全都练武强身健体的功劳。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这样,也能避免小儿天折。

赵侯的第十五个儿子丶第十六个儿子丶第十七个儿子竟然全都早天了。

有一年冬天,赵候在几个月时间内,就天折了七个儿子。

至于女儿,这些年早天得就更多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也就不给自己的儿子排序了,省得每失去一个儿子,就要重新排序一次,也省得每次排序都要勾起那些不好的回忆。

当然,这也是因为赵侯的儿子实在太多了,排序太麻烦。

于是,赵的儿子,只排到了第十四位,再就没往下排了,至少赵侯没再给他们排,而是让他们以年纪和出生时间自己比大小。

如今,赵侯的这些年纪比较大的儿子,最大的,像是他的长子赵衍,已经十五岁了,其他的,

有几十个十四岁的,还有大几十个十三岁的。

赵候本着锻炼自己的儿子的目的,将他们中有从军意愿的全都带了出来。

不过,赵侯并没有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带在自己身边,而是让他们匿名分散进入各支军队,从小兵做起。

值得一提的是,赵侯的一些儿子,早在出阁时,就选择了去武院深造,像是赵衍丶赵修丶赵达丶赵棣丶赵威丶赵进丶赵擎,他们已经掌握了很高端的军事技能,并且已经有了一些匿名从军的经验,这再让他们从小兵做起,就有些大材小用了,所以,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做到了基层军官,也就是,或是当个指挥使,或是当个低级监军。

赵棣就因为在武院和在神机军「实习」时,表现得特别优异,而在此次调到西辅军之后,成了西辅军神机营的代理指挥。

何灌和徐徽言知道赵棣是皇子,他母亲还是赵宋王朝最伟大的发明家麻晓娇,还因为赵棣是真正懂火器的将领。

作为赵宋王朝的大将,何灌和徐徽言肯定知道火器的厉害,见识过那种能左右战局胜负的大杀器,他们肯定想拥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