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收复燕京了(1 / 2)
第307章 收复燕京了
因为事先准备得非常充分,也因为耶律敖卢翰取代耶律延禧当上辽国的皇帝,最符合辽国的利益,在赵侯的帮助下,耶律敖卢翰很顺利地就当上了辽国的皇帝,辽国的抗金事业终于又有了统一的指挥。
不过事情远没有这麽简单。
先不提辽国在前线节节败退,急需增援。
只说赵侯费了这麽大的劲帮辽国,可不是因为他人美心善,而是因为他想要收复燕地五州丶平滦营三州丶居庸关等关也就是收复燕平地区完成大一统。
这是赵宋王朝的核心利益,辽国只有满足赵宋王朝的这个核心利益,赵宋王朝才能真的会帮助辽国复国,不然,都不用金国对辽国动手,赵宋王朝就会先灭了辽国。
所以,耶律敖卢斡刚登基,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就上朝召集众臣,商议应对金军入侵之策和割让燕平地区给赵宋王朝。
在应对金军入侵一事上,辽国方面上下高度一致,都觉得现在必须稳住辽国的防线,不然,辽金之间的战争就没法打了。
具体就是,在蒙古高原南部丶辽西草原丶西拉木伦河流域等区域布置「积极收复失地」的防线,需跳出「筑城死守」的思维,利用草原丶山地丶河流等地形,结合辽国残馀骑兵优势与对游牧部族的掌控力,构建「以机动为核心丶以部族为依托丶以反攻为导向」的动态防御体系。
其核心逻辑是:不设固定防线,而以「前进基地+骑兵集群+部族联盟」为支柱,主动前出至金军控制区边缘,通过袭扰丶牵制丶集中突击,逐步压缩金军的生存空间,伺机收复辽中京及以北失地。
辽人当中也不全都是废物,耶律淳丶萧干丶耶律大石等,都是当世一等一的猛将,对辽国境内的地形又熟悉,所以,他们制定的攻略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只是,辽国目前的军队短缺,尤其是燕京这里的军队,实际上只有五万左右,算上平滦营三州的军队,都不足八万。
如果要守燕平地区,辽国就抽不出来太多的军队去增援前线,
而若无法有效增援前线,那麽前线崩溃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这是辽国所不能承受的。
当然,这事也好解决,那就是按照赵宋王朝的主张,将燕平地区全都交给赵宋王朝,耶律淳等人率领驻守在燕平地区的辽军去增援前线。
其实,辽国的前线不是没有军队,事实上,前线还有几十万辽军,只不过,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前线的辽军只能各自为战,加上皇帝失踪了没有一个靠谱的领袖,再加上有熟悉辽军的耶律余睹当反骨仔,还帮金军招降辽军,这才让辽军节节败退。
如今,辽国的皇帝从耶律延禧换成了辽人都想要的耶律敖卢斡,赵宋土朝文愿意跟辽国联合抗金,再有点援军,只要组织好了,前线应该就有得打。
只是有一点,有些人,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太想将燕平地区给赵宋王朝。
老实说,这些辽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
辽中京被金军攻占后,燕京就成为了辽国残存势力的政治心脏一一它不仅是辽国官僚体系的运作中心,更通过维系朝廷的形式,向各地(尤其是未被金军占领的区域)传递辽国未亡的信号,维持辽国统治的合法性。
还有,燕京地处燕山山脉南麓,北靠军都山丶西临太行山,是金军南下中原的天然障碍。辽国在此部署了燕京统军司,下辖汉军丶奚军等精锐,依托居庸关丶古北口等关隘构建防线。对此时的辽国而言,燕京的防御功能直接关系到残存势力的生存一一若燕京失守,金军可长驱直入华北平原,彻底切断辽国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燕京地区还是辽国农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依托永定河丶潮白河冲积平原,盛产粮食丶桑麻,
人口密集。同时,作为辽国与赵宋王朝贸易的榨场中心,燕京的商业税丶手工业(纺织丶冶铁)收入占辽国财政的近三成。中京失陷后,草原地区的畜牧业被金军破坏,燕京的农业丶商业收入成为辽国维持军队和官僚体系的核心财源。
而平滦营三州位于燕京以东丶渤海湾西岸,是连接燕京与辽东的关键节点,其价值聚焦于防御缓冲与资源连接:
平州是三州核心,自古为幽燕之东门,北接燕山丶东临大海,地势险要。辽国在此设平州节度使司,驻军数万人马,作为燕京的东部盾牌一一若金军从辽东西进,平滦营三州可依托滦河丶青龙河等水系迟滞敌军,避免燕京陷入两面夹击。
历史上,金军攻打平州时,守将张觉曾凭藉三州地形顽强抵抗,为燕京争取了数月的防御准备时间。
平滦营三州还控制着两条关键通道:一是陆路「榆关道」(从平州经山海关至辽东),二是海路(从营州港至辽东半岛)。辽中京失陷后,辽国在辽东的残馀势力与燕京的联系,完全依赖这两条通道。三州的存在,能让燕京获得辽东方向的少量兵员丶马匹补充,同时通过海路从辽东转运盐丶铁等战略物资,维持战争潜力。
平滦营三州又是渤海湾沿岸的「鱼盐之乡」,平州的盐业丶滦州的铁矿丶营州的渔业均十分发达,其产出可补充燕京的资源缺口。
此外,平滦营三州自唐末以来就是汉民聚居区,人口约二十万,既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是辽国募兵(尤其是汉军)的重要来源,对弥补中京失陷后的人口流失至关重要。
燕地五州与平滦营三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双核联动的防御体系:燕京作为「主堡」,承担政治与核心防御功能;平滦营三州作为「侧翼屏障」,保障东部安全与资源通道。
这种协同关系,让历史上辽国在中京失陷后仍能维持近两年的抵抗,直到燕京被金军攻占丶平滦营三州降金,辽国的残存势力才彻底失去立足之地,最终走向灭亡。
简而言之,对此时的辽国而言,燕京是「生存的灵魂」,平滦营三州是「生存的筋骨」,两者共同构成了其最后的「生存地盘」。
这也就不怪很多辽人舍不得将燕平地区给赵宋王朝了,实在是没了这里,他们就等于是无根的浮萍。
萧普贤女早就料到了,有些辽人会反悔,所以,耶律敖卢翰刚登基,她就以前线战事紧急为由,令耶律大石和萧干各率领两万人马立即去增援前线。
萧瑟瑟知道,萧普贤女在施展调虎离山之计。
好吧,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萧普贤女在施展调虎离山之计。
可金军继续驰骋南下,已经快突破辽军的防线了。
这个消息,令辽国的朝臣们一下子慌乱起来,他们也知道,不得不派军队去增援前线了。
于是,萧普贤女将燕京地区的所有辽军大概两全都交给了萧干,让他立即率兵北上。
同时,萧普贤女将燕京城的国库打开,又招募了两万辽军,让耶律大石带着北上。
萧干和耶律大石很清楚,他们将燕京的兵马全都带走,是为了给宋军腾地,等他们再回来,燕京就易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