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知识分子的尊严,老牌专家的能耐(2 / 2)
另外墙上挂着几幅精心装裱的地质剖面图和矿产分布图,还有一幅略显褪色的领袖像。
家具是旧式的藤椅和木沙发,铺着素色的棉布垫子。
施华盛一个劲的邀请当年的弟子落座。
「你老还记得我外号呢。」宋致远坐下后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子摆摆手:「你那时候多勇啊,我怎麽能忘了你是谁?」
「咱是有年头没见了,我都快忘记你啥样子了,你还行,看起来倒是比那些年有精神。」
「诶,怎麽还带了东西?」
宋致远把带来的猪头肉和水果糖放在桌上:「施老师,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施老先生要客气。
宋致远把带过来的书打开。
老先生目光落在宋致远放在这本《地质学通论》上,脸上露出了柔和的笑意:「这本书……哪里来的?我还以为叫人烧光了。」
「施老师,您别把世道想的太坏,这书在图书馆被放在地质地理区最显眼的位置上。」宋致远连忙安慰他一句。
简单的寒暄过后,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施老师,但现在世道也确实很坏——旱灾很坏。」
「我今天冒昧打扰,是因为眼下这场大旱。」
「今年这天不好啊,老百姓太惨了,农村地里的庄稼眼看要绝收,有些地方农民喝水都困难。」
「市里组织了抗旱指挥部,想尽办法找水,可收效甚微啊!」
他急切地讲述着旱情的严峻,讲着自己所在培训学校本来预定今年开业培训学生工作技能,结果学生们忙着抗旱,根本开不起来。
然后他还讲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在前线如何拼命,讲指挥部工作人员在乡下的操劳,甚至讲到了自己收养的残疾女儿囡囡,现在洗澡水舍不得倒掉,都得留下冲马桶……
说到动情处,宋致远的眼眶有些发红:「施老师,您是地质学泰斗,对咱们海滨的地下水情况最了解。」
「我今天厚着脸皮来求您,能不能想想办法,指点指点?看看哪里还能找到稳定的水源?救救急!」
施老先生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变幻。
宋致远继续介绍当下的情况,他却沉默不语。
老先生沉默了很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本《地质学通论》的封面。
这样宋致远也没法继续说下去了,他闭上乾巴巴的嘴巴同样沉默下来,最终,房间里只有老式座钟单调的「滴答」声。
施华盛思考了得有十几分钟,然后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长长地叹了口气,不管表情还是说话腔调都很复杂:
「唉,这场旱灾,确实是天灾,可也是人祸啊。早年——就是过去这十四五年要是继续遵循领袖同志治理海河丶兴修水利的号召,多打些深井,多修些水利……」
「罢了,现在说这些有什麽用。」
他抬起头看着宋致远,表情还有些为难:「小宋啊,你提到地下水,我倒是想起一样东西。」
「那是,咳咳,你明白吧,解放前,你明白吧?」
老同志一边含糊其辞的说,一边谨慎地往四周看,尤其注意窗户,显然担心隔墙有耳。
宋致远明白他的顾虑,赶紧去门外窗外都看了,然后冲他摇头。
施华盛这才说的清晰了一些:
「大概民国三十六年丶三十七年那会儿,当时的伪政府建设厅,委托我们地质系,搞过一次全地区的地下水普查,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驻军和几个新建工厂选址供水。」
宋致远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屏住了呼吸。
大的要来了。
施老先生的声音压得更低了:
「我们系里几乎全员出动,老师带着学生们,花了两年多时间,跑遍了海滨的山山水水,做了大量的地质测绘丶物探和浅井抽水试验。」
「最后,绘制了一份比较详细的《泛海滨城乡地区地下水脉分布详略图》。」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墙上那幅领袖画像,语气变得极其谨慎:
「这份图,我不敢说它肯定好使,毕竟都过了不少年了,你明白吧?是吧,嗯,沧海桑田嘛,是吧?」
「不过这图的精度比建国后弄的一些简图要高不少,我记得我们当时标注了主要水脉的深度丶走向丶富水性等级,甚至推测了一些深层承压水的可能区域。」
「但是丶但是……」
他欲言又止,手指下意识地把住了桌面:
「但是这东西是给旧政府做的啊,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我跟你说实话,这丶这上面还有当时的官印!」
有些话他不敢说的太透彻,所以吞吞吐吐:
「这些年啊,这东西我一直藏着,我想扔了丶烧了,可是舍不得,那是当时集地质系全体之力忙活两年半的结果,要是毁在我手里,我罪人啊!」
「可我也不敢拿出来,你明白是吧?怕惹麻烦啊,这东西是丶它是说不清楚的……」
宋致远瞬间明白了老先生的顾虑。
那个年头不管什麽沾上「旧政府」丶「伪政权」,都会变成烫手的山芋,谁碰烫谁。
但现在不同以往了。
他立刻站起身,神情无比郑重:「施老师,您放心,现在是新社会了。党的政策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这份图是您和同事们当年科学工作的成果,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跟政治立场没关系,现在拿出来是为了救老百姓的命,是给新社会丶给人民做贡献。」
「我们把它——不,我去把它献给指挥部,指挥部的常务副指挥钱进同志,那是我如今在教育工作上的亲密战友,我这两天还跟他吃饭来着,他说了,指挥部里的同志都是明白人。」
「您要是不放心,我拿着去探探路,要是出事了我自己负责,要是有功劳,我一定不会抢您的功劳……」
「你这是说什麽瞎话?我要是怕负责丶怕抢什麽功劳,还跟你说这个呢?」老同志有些生气,用手拍起了桌子。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低声说:「我老了,八十六啦,也该活够了。」
「但我怕牵扯我儿子我孙子,那都是好孩子呀,好不容易我儿子又恢复了在大学里的工作……」
「施老师,我向您发誓,真不会有事的,指挥部的同志们只会感激您,绝不会让您受半点牵连!我宋致远用党性担保丶用我的人格担保!」宋致远激动的说。
然后他特意再次提到了钱进的名字,强调道:「钱进同志就在指挥部,他最尊重科学,最尊重像您这样的老专家。」
「他要是知道您手里有这份图,不知道得多高兴,肯定亲自来请您出山!」
「施老师,这可是能救成千上万人命的宝贝啊!您就拿出来吧!」
「这个钱进……就是报纸上的青年?」施老先生从桌子上拿出一摞报纸,又拿起放大镜找了找,很快找到一张图。
图上的年轻人站在有膝盖高的麦地里远眺,目光充满忧虑之情。
宋致远立马说:「就是他,他现在还办了个培训学校……」
他把关于钱进在教育工作上做的事详略适当的讲解出来。
老先生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等到听完钱进免费办培训学校这件事后,他更是瞪大了眼睛。
「我说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在抗旱救灾这件事上他是副指挥,而且主管技术这块!总指挥韩兆新同志非常信任他!」宋致远最后强调了一遍。
施老先生又沉默了半晌,仿佛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他猛地站起身,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长长吐出一口气:「好,这年轻人为了老百姓能做这麽多,我个死老头子竟然前怕狼后怕虎,真是可笑!」
「我豁出去了,走,你跟我来!」
他颤巍巍地拿起桌上的手电筒,带着宋致远走出卧室,来到紧挨着厨房的一个小储藏间门口。
储藏间里堆满了蜂窝煤和杂物。
施老先生在宋致远帮助下费力地挪开几个煤筐,露出后面一个几乎低矮的小木门。
木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老式铁锁。
他从一串旧钥匙里找出对应的那把,费了好大劲才捅开锁。
然后,一股混合着潮气丶霉味和旧纸张气息的古怪气味扑面而来。
里面往下延伸是一个挺大的地下室,得有十多个平米的面积。
因为没有窗户,地下室漆黑一片。
施老先生拧亮手电筒,昏黄的光柱刺破黑暗。宋致远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地下室从地面到天花板,密密麻麻丶层层迭迭地堆满了各种书籍丶资料丶图纸筒!
有些用油布包着,有些就直接裸露着,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角落里还挂着蛛网。
这里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知识宝库!
「东西太多,太乱了,得找找,咱俩得好好找找……」施老先生这会倒是手脚麻利了,爬梯子的样子根本不像八十几岁的老人。
显然。
他平日里经常在里面爬上爬下。
手电光扫过,他嘴里念叨着:「应该是在靠墙那几个大牛皮纸筒里。对,我记得是个蓝色的标记……」
宋致远也爬下去,然后两人弯着腰,挤进这书山纸海开始翻找。
灰尘被惊动,在手电光柱里狂乱地飞舞,不过不算多,显然平日有人下来时不时的打扫。
施老先生不顾年迈,他蹲下身,率先在墙角几个半人高的蓝色牛皮纸图纸筒里翻找着。
宋致远也赶紧帮忙,小心翼翼地搬开上面压着的书籍资料。
「不是这个……这是水文年鉴……也不是这个……这是矿区图的地质报告……」
施老先生一边翻,一边低声自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地下室里的空气闷热污浊,汗水很快浸湿了两人的后背。
「找到了!」施老先生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颤抖。
他从一个图纸筒里,抽出了一个用厚实的牛皮纸仔细包裹的长卷。
包裹外面还用麻绳捆扎着,绳结已经发黑变硬。
老先生颤抖着手,费劲地解开麻绳,剥开一层层有些发脆的牛皮纸。
昏黄的手电光下,一份保存相当完好的大幅图纸缓缓展开。
纸张虽然泛黄,但上面的墨线丶标注依然清晰可辨。
繁体图名赫然在目——《泛海滨城乡地区地下水脉分布详略图(民国三十七年制)》。
这图的比例尺很大,标注相当详尽,而且是彩色版本,各种颜色的线条和符号密密麻麻,清晰地勾勒出地下水的脉络。
「就是它!就是它!」施老先生的声音哽咽了,手指轻轻抚过图纸上熟悉的线条和标注,仿佛抚摸着久别重逢的孩子。
「没想到,隔了三十多年,它还能派上用场……」
宋致远看着这份凝聚着前辈们心血的珍贵图纸,再看看施老先生在尘埃中激动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
他小心翼翼地将图纸重新卷好,用牛皮纸包好,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一个沉甸甸的希望。
「施老师!谢谢您!太谢谢您了!我代表指挥部,代表海滨的老百姓,谢谢您!」宋致远的声音很重,每句话都是感叹句。
两人从昏暗闷热的地下室回到光线稍亮的储藏间,都已是满头满脸的灰尘,像刚从土里刨出来。
但他们的神态,都很轻松。
施华盛再次打开图纸,凑在灯下用放大镜看。
他看图纸右下角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
看一个名字,他就喃喃自语几句。
看到有些名字的时候,他甚至潸然泪下。
宋致远明白他的意思。
他拍拍老同志的肩膀,低声说:「斯人已去,我等只能节哀。」
「但他们离去的是人,他们对人民的贡献,他们在专业上的知识,这些东西永远不会离去。」
「施老师,您我也一样呐!」
施华盛将图纸再次卷起来,仔细的用布匹收好,郑重的交给了宋致远:
「去给指挥部送过去吧,请你务必告诉钱进同志和其他同志,类似的资料,我这里还有,如果能为祖国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贡献,我愿意将他们全部交给国家!」
宋致远眼眶发红:「明白,施老师。」
事态紧急,他不能浪费时间,便背上这条巨大的卷筒出门而去。
施华盛扒拉着窗口遥望他的背影远去。
也遥望着自己用最好年华和同事学生们共同缔造出的硕果远去。
远处万家灯火。
他轻轻的说:「安副校长丶老客丶老靳啊,等我下去找你们,我好好跟你们说说,咱的心血没有被浪费。」
「你们当时说的对,你们从没有糊弄学生们,我们干的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的那些工作,利在千秋!」
这次他没有把那扇小门再锁起来。
他想,门后那些自己冒着被打死的风险所保存下来的文献报告资料。
终究要重见天日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